1.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齊侯欲以齊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左傳·桓公六年》
齊文姜(?-公元前672年),她是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齊莊姜的侄女,齊宣姜的妹妹。姜家出了三個大美女,最美的就是齊文姜,公認為春秋時期四大美女之一。
齊僖公養了一對姊妹花,自是愛若珍寶,一心要為她們挑個好夫婿。那時風氣開化,女孩子可以自己拿主意。在眾多國力雄厚、家財萬貫的追求者中,齊文姜偏偏看上了鄭國的太子姬忽,于是兩人便締結了婚約。
這本來應該是樁美事。鄭國雖小弱,姬忽卻是真英雄,為齊國建過功勛。人長得又高大帥氣,英雄美人相得益彰!齊文姜從此便安心等著嫁給心上人。
不知道是哪個多嘴的人挑是撥非,姬忽竟然退了婚。事情牽涉齊鄭兩國,外交辭令自然說得冠冕堂皇。姬忽推說,婚姻應該講求門當戶對,鄭國小弱,自己根本配不上齊國的公主,這就是成語“齊大非偶”的由來。
2.奇恥大辱,抑郁寡歡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
將翱將翔,佩玉將將。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太子忽輕易拒婚,鄭國人簡直要恨鐵不成鋼了。他們甚至寫了一首詩,極為浪漫地想像了齊鄭聯姻的美好場景。
夏末秋初,木槿花開,帥哥美女喲,一起乘車出游。他們一會兒驅車在田野里飛奔,一會兒攜手在花叢間漫步。那高貴的女子,像花一樣美麗嫻雅。她輕盈地走在樹下,環佩輕搖,叮咚作響,韻律悠然。
或許,在鄭人心中,荒淫到兄妹亂倫的文姜不娶也罷。要是能娶回齊國的長公主,那可是美事一樁,也免得美人落難。可惜這個不知好歹的太子不忠不孝,違背了父親的意旨自作主張。
不知道,姬忽是擔心別人笑他靠女人吃軟飯呢,還是擔心公主娶回來難侍候。再或者像柳湘蓮那樣,聽說東府里也就石獅子干凈,執意要回了定親的信物。姬忽后來即位,也就是歷史上的鄭昭公,因為缺乏有力后援,在位九個月就被叛臣殺死。
姬忽到底怎樣想的,我們也沒法知道了。只是可憐的文姜,心高氣傲慣了,受此重挫,久久不能平復。雖不至于像尤三姐那樣以死明志,但也整日躲在房中不肯見人。千挑萬選被人嫌棄,擱誰也受不了。
3.兄妹亂倫,老父送婚
文姜病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同父異母的姜諸兒自然心疼得很,每天過來看視。雖說姜諸兒是齊國的法定繼承人,齊桓公同父異母的哥哥,未來的齊襄公,可他心里也有煩惱。
姜諸兒的爸爸,也就是齊僖公,特別喜歡自己的同母兄弟夷仲年。偏生夷仲年去得早,只留下公孫無知,僖公便把對兄弟的眷顧之情全部放在公孫無知身上。各種待遇都參照太子的標準,而且似乎還更加偏疼一些。嫡親的兒子反不如侄子,姜諸兒心里自然倍感委屈。
兩個失意的人,偏又年貌相當,男的俊朗帥氣,女的嫵媚嬌美。兄妹倆整日里互相慰藉探視,竟然暗生情愫。兄妹亂倫!
他們一開始也被這感情驚呆了,畢竟是在齊國,而不是在埃及。也畢竟不是原始時期,伏羲女媧兄妹成親。當時的齊國偏于開放,民間多喜自由戀愛,具體參見齊風。可兄妹亂倫這種事,真是突破了所有的底線。
愛情的野火,在兩個初陷羅網的兄妹那越燃越旺,他們不顧一切走在一起。仿佛那個調皮的小愛神,蒙上眼睛胡亂射出了一箭。這亂點的鴛鴦譜嚇呆了齊僖公。
大女兒被衛宣公糟蹋了,齊僖公心里已經窩了一肚子火。二女兒文姜雖說被鄭國太子拒婚,可有大把的好人選等著挑揀。沒想到一對兒女做出這樣的丑事。
齊僖公下了禁足令,不許二人私下接觸。不久,齊僖公為姜諸兒娶了宋國的公主。 又很快把文姜許配給求婚的魯桓公。按照禮法,本該由兄長姜諸兒送婚。可是為了防止二人舊情復燃,齊僖公只能親自把女兒送到魯國成親。
為了斷絕二人的念想,齊僖公還下了一條禁令,齊國出嫁的公主,一概不許再回齊國。倒霉的宣姜真是站著也躺槍,連回娘家訴苦的權力都被剝奪了。
就在文姜遠嫁臨行的晚上,他們想方設法傳遞了情書。姜諸兒在信上寫道:“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復吁嗟!”姜諸兒是感嘆傷別,桃花雖美,飄落他國,難再見面。
齊文姜回信說:“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復叮嚀!” 齊文姜是安慰其兄,桃花既美,今雖不折,豈無來日。
公元前709年,文姜被自己的父親齊僖公送到魯國,成為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為桓公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姬同,次子姬季友。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壽終正寢。姜諸兒繼任齊侯,即歷史上的齊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