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星期一。
短袖籃球服,昨天上完課回來我就直接手洗晾曬在陽臺。昨晚問籃球服,我說洗了在陽臺,他說我拿進來用吹風機吹吹明天穿。
“不是,那是短袖呀,穿校服里面晃蕩蕩的,天涼呀。”
“不冷,我再套個襯衫,再套校服。”
“那是圖啥?明天有體育課?現在的天氣,室外不能脫太多衣服呀。而且,現在球服也不干呀。”
“沒事,你不用管了,我不冷。”
一大早,拿校服時看見籃球服掛在衣柜里,把緊挨著的衛衣也沓濕了。我另外拿了衛衣給他,非得堅持把昨天的籃球服套校服里面。
“不是,球服外面套個襯衫,再套個校服,還有必要非得穿球服嗎?”
“我就想這么穿。”
“關鍵是球服還是濕的呀,你昨晚取回來并沒有吹干...”
“不濕呀,我覺得已經干了。”
“濕衣服貼身穿很容易感冒的,你這昨晚剛喝了三九。”
“那我給里面墊些紙吧。”
“幼兒園時衣服灑水了墊些紙,是因為沒有替換的衣服,而且天熱干的快,現在天氣不行。”
“墊些紙挨著肉就不濕了,我就要穿這個。”
“為啥呀,你非得穿這件。那要是沒這件衣服,你今天咋辦?”
“你管我為啥,我就是要穿這個。”
“你能一直穿著這個球服不脫下來?有本事一直穿著,你要是脫下來了我就剪剪丟垃圾桶里...”
............
大清早一頓爭吵無果,還是堅持穿著濕衣服上學了,氣人呀...
反思:該知道孩子如此倔強的,早上或是昨晚就得擠時間把球服吹干,吹干了套在里面無非就是再多穿一件衣服嘛,何必無謂爭執,惡語相向,傷人傷情的。所謂的什么天氣穿什么衣服,也不是絕對的,健康是前提,喜歡就是第一。
10月13日,星期二。
月考成績陸續出來,小伙一放學就來打商量。
“媽媽,我對比了下其他同學的各科成績,我感覺班級前五有些懸...要不你寬容下?前七可以嗎?”
“所有學科都出來了?”
“沒有,還有語文和物理沒出成績呢。”
“哦,你說英語很難,可你班上有考滿分的哦,你說數學很簡單,可你還不是滿分哦。”
“哎,我知道我錯哪兒,我那不是馬虎了嘛。”
“咱商定的是班級前五,那就要按定的來。不能隨意改動。”
“那不是得慢慢來嘛,一點點兒提升呀。”
“嗯,慢慢來,這跟手機也沒關系呀。”
“你把手機支配權給我,我也可以好好學,不影響的。”
“就是因為你想著手機不能專心學習。”
“啊,真的不影響的”
“你現在不支配手機每天學習的時間都不夠的,這次月考每個錯題你得弄明白錯在哪里,是不會做還是會做的做錯了,有不會的要及時請教老師,要不積累的多了更不容易補上來。”
“哦,我知道了。咋不夠呀,夠呀。”
“除了處理完老師布置的作業,你有時間復習預習嗎?”
..........
反思:聽到成績,心里很是著急,但還不能表現的太明顯。怎么樣鼓勵孩子主動學習是個大問題,現在都是被動地完成任務,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提升的較慢,急人,難道要耐心地靜待花開?
10月14日,星期三。
中午在學校食堂用餐,晚上6點半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好餓呀,有沒有什么吃的?飯做好了嗎?什么飯?
“中午在學校吃的什么飯呀?”
“蓋澆飯,價格也不便宜呀,18元一份。”
“量少的話,你可以再買些其他的嘛。”
“當時吃飽了呀。”
“看來食堂的飯菜不耐饑呀。”
“反正我這會很餓...”
晚飯前吃了兩個蛋撻,一個香蕉,一杯酸奶。晚飯兩個燒餅,兩份菜,兩碗小米粥。
反思:孩子正長身體,又是天氣涼爽食欲滿滿的季節,中午時間再緊張還是要在家好好做飯,不能為了圖省事敷衍午餐。
10月15日,星期四。
學習食堂統一辦理的飯卡丟了,帶了100元去學校,用同學的卡,然后把現金給同學。
“100元就是11月和12月的零花錢了啊。”
“憑啥呀,昨天你沒說呀。100元還不夠一個星期的飯錢呢。”
“咱又不是天天在學校吃,一周也就一兩次的。”
“那也不行,零花錢還是要給的。”
“不是,奶奶不是剛給你1000元,我每個月零花錢還照常給你呀。”
“奶奶給的又不是你給的,奶奶給的我還要存起來呢。”
“上周讓你存卡上,你說你要拿著現金,存卡上不方便。”
“反正昨天的100我要存飯卡上,給我的零花錢就是我的錢,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你跟兒還有我的壓歲錢呢,還想扣我零花錢。”
...........
反思:孩子太懂事,大人會心疼。孩子不成熟,大人會心累。時光太長,還是要慢慢長大,生活太苦,還是要天真可愛。
10月16日,星期五。
英語網課兩小時,9點一結束就開始手機游戲,群內又說昨天語文作業未完成,完成網課課后測、訂正、筆記整理用時90分鐘。
最近兩日的每日一練和早讀,怎么提醒催促都拖到了今天,最近兩天的習慣和態度讓我頭疼:時間觀念極差、邊學邊玩兒、能拖則拖、遺漏作業。
反思:及時提醒吧,說好的知道了,事發后問原因,沉默不語,越說越多時,又覺得吵他,更不愿搭理了。真難……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