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膽小的人,對于推理作品有著很深的偏見。之所以對這類作品有個閱讀的開端,起于網絡作家丁墨的犯罪心理小說。當然本篇文章我不是來介紹丁墨的,而是另外一個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從前我死去的家》。
這本小說,是說了一個男女主人公探索女主人公父親生前之謎,找到了位于偏僻郊區不為人知的房子,最后發現了女主人公身世秘密的故事。其實故事并不新奇,但是在不斷跌宕起伏的情節推動中,抽絲剝繭,我內心的緊張感也隨之而起落。
女主人公沙也加,因為發現自己缺失童年記憶導致自身出現了很大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家庭生活。遂決定和男主人公前往找尋童年記憶。因為一把鑰匙和一張自制地圖,他們找到了女主人公父親生前經常去的一棟別墅。在那棟別墅里,因為一本日記本,了解了房屋的主人和父親的關系,是父親生前的雇主。
房子原主人御廚對于兒子雅和的掌控欲極強,在塑造兒子成才上遭遇滑鐵盧,因此將所有希望轉載到孫子佑介上。因此將自己對于兒子的不滿灌輸給了孫子,造成孫子對自己父親的鄙視和不尊重。在御廚死后,兒子回歸家庭,但是由于兒子和孫子之間存在的問題,孫子對兒子充滿怨恨,兒子對父親也充滿怨恨。并且矛盾不斷升級,上升到了雅和虐待佑介的階段。最后孫子佑介受不了這種情況,選擇和父親雅和同歸于盡。
最后,揭示了女主的身份,其實是御廚的孫女小美,小美長期受到父親雅和的虐待和猥褻,不堪受辱,哥哥為了擺脫這種困境,選擇了和父親同歸于盡,而真正的沙也加死于這場火災。同時在此之后,小美受到刺激,失去記憶,被沙也加的父親收養,頂著沙也加的身份生活。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這棟郊外別墅的兩天的探險之旅,發現了這棟別墅作為墳墓般的存在。這個家是死去的家,是作為雅和、佑介和小美--真正的沙也加,所謂三口之家的墳墓。這個家是靜止的、已經剝離人世的已死的家。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從前的自己死去的家,只是他們不愿再見到自己靜靜躺在那里的尸體,所以假裝沒發現罷了。
這篇小說的真正意義在于,從這個故事當中,升華出世間萬千大眾皆有的一個心理悲哀之傷。每個人都渴望于家庭,受傷于家庭,絕望于家庭。在這個家中,死去一個原來的自己,走出另外一個自己。我們所有人都要從家庭中分離,最后成為孤獨的人,在這世間頑強的活下去。也許我們曾被拋棄,但是依舊堅強。
但是,如何從這個孤獨的世間中找尋到最真實的自己,是否還能夠堅持自己,做最初的自己,堅持原始的自我,能否堅持初心,就和女主人公最后所說的一樣,“我相信我還是原來的我,今后也會堅強的活下去”,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你呢?能否和女主人公一樣,繼續頂著“沙也加”的名字,過著別人的生活,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