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毫不避諱的說,我之前想當一名自由職業者,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有著和我一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好像并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在大多數人眼里,所謂的自由職業者,就是一種不受外界條條框框的約束,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的生活狀態。
所以那時候我也想當一名自由職業者,但我一方面財富還不充足,又無法通過寫作這個愛好來養活自己,又是個徹頭徹尾的保守主義者,直白點說,是既窮,又慫,在這件事情暫且不能養活自己之前,我只想老老實實的掙點錢。
所以在畢業前的最后一年里,我提前來到一家小公司實習,每天吃喝拉撒全在公司里,到了周末,就轉乘兩幫公交趕回學校。回去的路上往往趕上下班高峰期,座位是沒有的,只能和一群高矮胖瘦的人擠在一起,周圍每個人都面色凝重,低著頭想著自己的心事,車子里除了發動機沉悶的運轉聲和偶爾傳來的到站提醒外,就只能聽到擠在你身邊人的粗重呼吸了。
那個時候,我被一群人在人堆里擠過來,又擠回去,心里實在是煩躁的不行,打開微信朋友圈,又看到一群曬吃曬喝、歲月靜好的五彩照片,心里更是惱火,心想,你們都不用上班的嗎?后來一想,人家確實不用上班,因為人家是自由職業者。
這個時候,當個自由職業者的想法就在我心里變得尤為強烈,因為這樣我就不必按部就班的擠著公交去上班,也不必每天看上司的眼色和同事之間的勾心斗角,更不用每天坐在格子的辦公桌前磨屁股,開著毫無意義的例會。我認識的一名學長,性格恰恰和我相反,是一個敢做敢當的樂觀主義者,畢業后憑借著寫作積累下來的原始粉絲,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嘗試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通過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以接廣告和稿費謀生。我當時很佩服他,因為他做著我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并且這件事情看起來很酷。但一段時間后,我的這位樂觀主義的學長,就一點也不樂觀了:微信公眾號的紅利如潮水一樣褪去,個人通過自媒體取得上升渠道的大門也已經徐徐關閉,一名默默無聞的寫作者想要通過寫作來養活自己,這件事本身看起來越來越不切實際,做起來也變得越來越艱難。所以有次和他聊天,詢問他最近自由職業者體驗如何,得到的回復卻是,我已經不當自由職業者很長時間了。現在,他找到了一份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老老實實的擠著公交去上班,但與此同時,也沒放棄掉自己熱愛的東西。他依舊堅持在下班后擠出時間看書寫作,還和幾個朋友共同打理著公眾號,幾個人做的挺不錯,公眾號也在慢慢好轉,至少現在看來,他一直在進步。說回自由職業這回事。其實許多人向往的自由職業,大多數只是向往著其中的自由,并沒有看到自由后面的職業二字。當你了解越多的自由職業者,你越發現,自由職業者,其實一點也不自由。我認識一些全職寫作者,他們的生活并不輕松,甚至比條條框框各種約束的公司工作要累的多。熬夜失眠、極度焦慮、和生活嚴重脫節,是常有的事,有時候,當興趣成為一種職業的時候,那么這個興趣,可能慢慢的變成一種負擔和壓力。所以和外界的約束不一樣的是,自由職業更多的,是來自內在的自我約束。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自律能力有著盲目的自信,并想當然的認為,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約束自己這件小事,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的做到,但恰恰良好的自律能力是最難的。我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在以寫作為生的日子里,每天定時的在凌晨四點鐘坐在書桌前,給自己泡上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的創作,不管對自己的生活作息,還是對自己的體型運動,都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偶爾的自我約束是一件很容易做下去的小事,但常年如一日的堅持卻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我敬佩村上春樹先生,不僅是因為他筆觸下的文字,還有他超乎常人的自律能力。況且很多年輕人還沒入世,就天天幻想著如何出世,想當個自由職業者,在我看來,這和還沒站穩腳跟就想著去飛沒什么兩樣。很大程度上,是想逃避現實的挫折和壓力,幻想著躲到看上去自由舒適的的自由職業中罷了。
但很可惜,自由職業者并不自由,也不舒適,他很酷,但也需要更大的力氣和能力來維持這種酷,如果你辦不到,也最好別去想。況且如果你對某件事真的喜歡,并不一定要傾盡全力的把自己放在上面,真正牛逼的人,是即使處在苦逼的環境中,也能把喜歡的東西堅持到底。這才是難得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