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支精銳之師」|哪上班聯合創始人楊敬濤演講實錄

CTO 楊敬濤先生:

愛咖啡(沒有咖啡就不能好好寫代碼的寶寶)

愛騎行(堅持從二環騎到四環來上班)

愛代碼(每天都在寫代碼,辦公室最晚走的那一只)

愛給員工起各種可愛的顏名字

以下,是楊敬濤先生在上周六的一場沙龍里的演講

程序員自行get?

文中出現的多處的(英文)(其實小報君也不知道是森么??)

如有需要,后臺私信,讓楊敬濤先生親自回答你


大家好,我是哪上班團隊的聯合創始人,也是 CTO 楊敬濤,我們這個產品由于互聯網的人才比較千金難求,新的產品主打的是說讓 HR 和招聘方主動的招人才,給人才定價,你看到一個 PHP 的人才,心里面的價值是 3 萬塊錢一個月的程序員,你可以給他出價,同時可以看到其他的公司出的價錢。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公司,現在開始進入我們的主題。

這是一個創業論壇的話,我們講一講技術在創業團隊中的定位,用戶體驗到的基本上都是產品層面的東西,用戶很難體驗到任何技術方面的細節。很多細節時常都是通過產品層面表達出來,然后影響給到用戶手里;而產品只能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這是在創業團隊中大家需要相互理解的與明白的定位;創業過程當中大家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時候可能一些從傳統行業轉過來創業的人會想說,我要招一個程序員,要做一個 APP,要做一個網站,現在技術人員總體需求差別特別大的時候,建議大家退一步想一想自己創業的定位和產品的模式,因為很多產品不一定需要說一個程序員去實現,比如說我做一個寫字樓中午點餐的平臺,我可以開一個微信的公眾賬號,每天中午的時候把今天可以選的菜單推送給大家,其他用戶點餐的話就回一二三四就可以了,不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很多創業的時候,不要因為招聘技術團隊的困難影響到了你本來想做的事情。如果說有一些比較深度的,必須要說通過技術團隊來實現的,這樣的話,如果團隊里面還沒有任何技術團員的話,就看一看我們第一位招的工程師,工程師可以定義為是技術合伙人,不管你創業的產品的定位是重技術還是輕技術,都需要有一個懂技術的人,不一定很能寫代碼,但是得懂行業里面技術的發展,比如說技術方方面面的結構。

怎么去找這個人呢?這個人其實我個人建議希望來說還是從自己身邊的朋友里面找,然后看看社交圈子里面找,這個人是需要你高度信任的人,盡量不要說任何第三方沒有背書的人招進來做技術合伙人,風險很大,后面會講這個人的職責。盡量從自己的圈子,自己的資源里面去找,怎么判斷這是一個你要找的人,冰山里面講到的個性和價值觀必須一致,這個人不一定代碼能力強,但是有在一定程度上價值觀和個性相符的人。現在確實有很多團隊遇到這種問題,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人,怎么找都找不到,現在有很多平臺可以使用,果殼網可以有一個在行,你可以約一些創業者和有經驗的人,看看你這個產品到底技術的部分是外包出去還是什么方式的簡化,讓創業的過程進行下去。

我們說現在招到了第一個技術合伙人,這技術合伙人要有三個角度的考慮,搭我們產品的架構,技術層面上來考慮。先從產品考慮說這是一個網頁產品還是一個 APP 產品,如果是 APP 產品的話,市場上有很多專注做云的提供商,這些提供商可以減輕你對開發人員的需求,很多時候是在開發云上實現很多功能,不需要自己有完整的開發團隊,你要找 IOS 工程師,安卓工程師,運維工程師,那些服務提供商給大家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幫助,團隊里面技術成員的復雜度,如果是一個 web 端就好用了,因為有很多開元代碼,你有一個設計和前端,把網站重新裝修一下,讓產品更吸引人一些。

更后面是說,假設開發一個軟件,可能要選框架,選語言,這個方面其實是挺嚴重的影響到整個創業的過程,比如說開發跟迭代是直接影響到能不能快速的市場中得到反饋,迭代你的產品,你開發慢的話,產品也有窗口期,如果從開始這個產品定位的好時機開始做,你做完了時機已經過去了,已經有競爭對手搶在前面。迭代效率就是你從用戶那里得到反饋,改進,做到產品里面,這里面選語言的話,我們自己有一點看法,我們盡量不選擇那種比較重的,特別是早期創業團隊里面像 JAVA 一類的,這些在業內比較有名的開發語言,他們本身的框架比較豐富,知識比較好。

但是這個有一點問題,你比較難招到這些人,市場上 JAVA 的人可能非常多,但是這個是有好有壞,如果從阿里巴巴招了一個 JAVA 過來,價值觀不一樣,他本身就是穩的路線做產品,我們作為創業公司就是要快速的迭代,就是不能走太穩的路線,我們傾向于選一些比較新的語言,代表程序員對這個技術的好奇心比較強。這個技術合伙人還需要考慮到未來團隊的擴張和流動,現在團隊里面招了三個人,全是寫 PHP的,可能有一個人走了這個產品就做不下去的話,對你的產品影響非常大,選架構選語言的時候一定要選一個市場上人員還算多的人員,大眾一點的語言來做,以防人員有流動,擴張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團隊的組建,招聘渠道,大家都知道上網搜一搜都有招聘渠道,有沒有人覺得招聘技術人員特別難的?有沒有做技術的?如果有做技術的,待會兒交流群里面是一個不錯的渠道。大家知道互聯網這個行業剛剛起來,像 BAT 這些公司,上市公司給的福利、薪資待遇很好,中國現狀培育出來的程序員來說,好大一部分,不敢說絕大部分,他們是偏向于大公司,IT 人員本來就少,再加上一部分人希望畢業之后可以回到家鄉跟家里的父母說我在百度、阿里巴巴工作,特別長面子,這部分就大大減少了我們創業公司招到的技術人員。所以我之前講要看一看你的公司是不是非常需要技術團隊開發你的產品,如果可以不必要的話,或者外包形式做的話,可以通過那種方式快速實現你的產品,拿到了融資,有新聞報道的時候,通過PR手段進行招聘更有效益。

都需要哪方面能力的人?這個比較需要創業公司招聘的人都差不多,需要吃苦耐勞,有一樣的價值觀,大家在一條船上,為了拼這個事業,做出犧牲的人在技術方面來說要招基礎比較好的,本身是寫 PHP 的,由于招不到更多 PHP 的人員的話,就轉到(英文)的語言上,這個一直招人是有看這方面的能力,看技術轉型方面強不強,技術好的程序員都沒有太大的問題。要招的話就是招最好的人,大家都知道,創業公司里面,上一位嘉賓也講,你不會想要不主動,自我激勵的人。

A 輪和 B 輪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你的技術團隊變大的時候可能就不太一樣了,下面就是 Code and Fix,到了 Prototyping 的時候,就有代碼規范,這個非常重要,假設招了第二位員工,寫了一堆代碼,后面不能被其他程序員看懂,這個代碼就作廢了,這種一定要規范好。后面重點講的是選擇合適的開發模式,前兩個可能說早期一個人的時候的做法,單打獨斗,有 Bug 也沒有問題,先讓大家看到我這個產品。敏捷開發就是硅谷還挺流行的,在國內比較少見的開發模式,規模大到 5-8 個人的時候就可以敏捷開發了,敏捷開發有很多方法論,今天我想主要講一講 SCrum,大家看美劇《硅谷》的話,就講到 SCrum 的方法論,SCrum 就是說,我一會兒用一張圖來講吧。


先說 SCrum 的角色(三個英文 PPT)這上面開始的 Vision提出的反饋,就集中到下面的 PB(音譯)具體進入到 Sprint 有三到五個需求,會把一堆需求里面整理出三到五個需求,在 2-4 周內完成 Sprint,每一個 Sprint 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個 Meeting,看這個功能需要哪方面的人,需要設計師畫一個(英文),組一個團隊,有一個 2-4 周的流程,項目大的話就是四周,項目短就是一周可以完成,在這個過程里面,一般都不會有(英文)主要的作用就是不讓其他的需求打擾這個團隊里面的工作,讓他們可以在 2-4 周內完成 Sprint,還有需要做團隊里面的各種協調,比如說一個產品大的話,工程師做的后端,前端沒有寫好,影響到了后端的進程,這個(英文)要跟后端或者前端的人溝通。

每一個 Sprint 里面有一個(英文),就是每天有一個站立式的小會,基本上大家站起來,大家圍在一圈就可以做這個東西。這個站立小會就講三個事情,我昨天做了什么事情,今天要做什么東西,是否有可預見性的 Block,基本上就是這個簡單的流程,而且這個會議里面從第一個人講到第八個人,中間不能有任何人打斷,但是要把這些東西記好,這個會議任何人都可以參加,但是只有在這個 Sprint 的人員才可以說法,我有五個開發人員的話,這一次的會議就只能那五個人說話,運營和市場的人不能跳進來說我有一個想法,這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一些原則。

這個是比較明了了,比如說我們剛才看到的(英文)的東西,成為這里的 Story,用戶想用什么功能確定了我們要做這個功能,然后(英文)按照兩到四的安排放到 To do 里面,放到 IP(英文)看看這個工程的完全度,最后做完了就放在這面,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SCrum(英文)。

后面很多組織性的角色是由 SCrum master 來做的,他像產品經理,要各方面的組織和協調,有非常明確的目的就是創業公司的定位,比如說用戶數增長也好,但是這個 SCrum master 的,我不管怎么樣,不可以讓別人打斷我的流程。這個人還得懂產品和技術都懂一些,需要做到比較奪得以各方面的人員的協調,開發團隊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都是他來協調,比如說前端和后端遇到相互阻擋進度的時候,要做協調,對每個產品的功能比較了解,才能做出判斷,這個人其實大家在團隊里面說可以是培養一個人出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這個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影響著你SCrum的流程能不能很好的完善下去。

到了最后一步就是比較穩定的團隊架構,這個時候作為技術合伙人也好,CTO 也好,開始分組了,前端組、后端組,運維組,開始發現組里面成員比較領導力的人,把他們挖掘出來主導他們的小組,可以讓他們自由組織開發,比如說一個想法出來了,我們可以自由組織,這個人本來就喜歡做點贊功能的,現在讓他做一個屏蔽功能也好,讓他們自由開發,做自己比較喜歡做的東西。后面這兩個東西某一個程度上能夠幫助到技術團隊未來的發展,為什么說這個是穩定團購的架構,這兩點,技術團隊慢慢會在技術圈子里面會更有名氣,被更多人知道,吸引一些比較有想法,對技術比較好奇的人過來,加入我們的公司,所以這兩個是非常好的,在團隊里面可以做的事情,這就像是一個自我循環的團隊的組織了,貢獻代碼,做一些好玩的東西,內部可能有一些比較好玩的也可以試著舉辦一下,就我們團隊來講還沒有做到這兩個,我們已經有人在開源貢獻代碼了,在 QQ 群里面很多人講說學什么什么東西,以后可以到(英文)(這個英文小報君知道Nextoffer)上班,這個還是挺好的,省去了 HR 主動出擊,相對困難的找程序員,這個被動式的讓程序員找上來還是挺好的,這就是我今天講的內容,謝謝大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