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小心,天冷了記得加衣,你嗓子不好,少吃辣……”。
“行了,我都懂,你煩不煩,我還有事掛了”
電話那頭響起了嘟嘟聲。多么熟悉的場景。
對家的念想,不過是父母的叮囑和親人的問候,現在的我談不上對鄉愁有多么深的感觸和多么強烈的思念。我所謂的鄉愁也就只不過是對家人朋友的思念和對家鄉風味小吃的懷念,每次踏上列車離家遠去的時候,總以為對故鄉會有別樣的情懷在心里流淌,也總幻想著會有這樣那樣的惆悵與不舍。總想抒發些什么情愫在朋友圈引起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來點贊和評論。在你滿懷深情的無病呻吟中,你忽略了父母,忽略了父母望你的神情。父母望著你的遠去,也許你只看到了他們對你揮別的手勢,可你沒有看到他們焦慮眼神和依依不舍。
走著走著你就漸漸發現你的鄉愁已經不是離家路程的遠近,是你最孤獨的時候,最高興的時候,最失落的時候,或許是你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或許是你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家了,想起父母對你的好,想起爭論時你和父母講道理的可笑和幼稚,那個時候你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來反駁父母,總以為你自己是對的,可現在你人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父母對你的愛。
都說孩子越懂事,父母越覺得虧欠的多,是這樣亦或不是?父母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你一個人在外面的時候,你的胖瘦,你的學業,你的零花錢,你的健康,都是父母所牽掛的。這一切你可能會理解,也可能不會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你我或許都一樣。理解?不理解。
你應該是不理解的。每次父母打電話時的噓寒問暖,對你來說多么的愚不可及。他們的叮嚀,是這么的多此一舉。讓你有一種想馬上掛斷的沖動,即便是沒有掛斷,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你說話語氣的變化,你語氣的變化讓母親是多么的措手不及,她不明白她的那一句話讓你如此的反感。于是她果斷的向你說出了對不起,這時的你也許會有片刻的歉意,不過也就是片刻罷了。你不明白即便你語氣緩和,母親依舊會心懷歉意,你不明白,你的態度讓母親是如何的為難。要掛電話,可是舍不得,不掛吧,又不知道說什么好,怕一句說不好,又是措手不及的反感,哎,這可真是為難。。。所以喃,不管孩子懂不懂事父母總是覺得有所虧欠,可他們到底虧欠了什么?在父母身邊時他們對你的寵溺,是理所當然。當你你離開了父母,他們對你的寵溺,除了移動設備,好像再沒什么了,可是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他們是多么的煎熬。可是再煎熬,他們還是樂意聽你電話中的聲音,他們不需要你的問候,你的安好,就是他們的晴天。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虧欠的感覺就越發強烈了。
在某個夜深人靜的莫名時刻你也許會讀懂那憂慮和不舍。看出那期盼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