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書基本讀完了,有些地方一帶而過了。這本書內容其實還挺豐富,涉及先秦時期的教育,家庭倫理,祭祀禮義,人才選拔,政治制度,音樂藝術等內容。包羅萬象,思想鮮明。從書中讓我感受的了先人的智慧,精英階層的政治管理能力,同時也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 ? ? ? 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看,它帶給我如下幾點感覺。
? ? ? ? 一、過度重禮,走向極端。有人會說這本書名曰《禮記》,必然都是講“禮”的。沒錯,但是這個“禮”涵蓋面太廣了,它講規定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看人的眼神的停留都有禮的約束。(一章內容就講到,如果目光像張愛玲那張經典照片一樣看人,就是傲慢)有這么多的禮需要人們去注意,那這個人在生活中還能有什么自由可言。
? ? ? 見到父母,老師,當官的,都要畢恭畢敬,嚴格按照禮義行事,那人和人的交往就沒有真心了。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誰能做到為了父母開心休掉心愛的姑娘?但是禮卻是這樣規定的,所以只能違心討好。我覺得,有些禮義真是埋下了禍根。但是圣人孔子真是讓人佩服,他說制定禮義要讓君子能做到,達不到的人踮起腳尖能夠到,不能太過了。但是很可惜,到后來的統治者才不會聽,他們把禮制定的越來越嚴格,越抬越高,別說普通人,就是真正的君子也不可能夠著。
? ? ? 所以導致了什么呢,出現了很多講孝廉,講衷義的感動的讓人落淚的故事。易牙烹子給齊桓公嘗鮮、漢代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荒唐。人們往往為了某種目的把禮走向極端,或者因為做不到而弄虛作假。時至今日,仍然盛行。響亮的口號下掩藏著令人可笑的荒唐。現在人多愛唱高調,愛做假。
? ? ? 二、重視整體,忽視人的個性。書中整體的思想著眼點都在家庭,社會,國家。雖然有對個體教育的講述,但目的在于建立統治秩序。在那個等級分明的時代,普通底層人民基本是被忽視的。而那些處在金字塔上層的人,他們也很難發展個性。
? ? ? ? 因為所有教育都是讓人知尊卑長幼有序,是讓人們好好學習去做官。一切的教育和禮義都是為了讓人們溫順有禮,不要對統治秩序造成威脅。所以,從古至今,讀書人的目的就是做官,直至今日,北大清華的都擠去街道辦事處爭取一個職務,青年嚴重缺乏創造精神和挑戰精神。精英都去當官了,那我們的社會還有什么活力和生機。
? ? ? ? ? 所以,禮是一把雙刃劍。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既要讀古,還要讀今,古今中外都讀,這樣才能有更深的認識,更明白我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