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其實對芬蘭人沒啥印象,因為我是自己都不知道對自己有啥印象的粗心大白羊。但是看了此文,我才真正有了印象,也對內向重新有了印象。請看《Finnish Nightmares》——芬蘭人民真是內向到喪心病狂。
對芬蘭人來說:
比餓肚子更可怕的,是第一個去拿吃的。
比滑倒更可怕的,是有人過來問你有沒有受傷。
唯一能避雨的地方已經有一兩個人站著了,芬蘭人選擇獨自淋雨。
一不小心招了一輛錯的巴士,芬蘭人選擇將錯就錯默默上車。
公交車停車按鈕壞了,必須向司機喊停車時,芬蘭人選擇等車自己停下時,再默默往回走。
這可怎么是好?難道樂觀開朗橫沖直撞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白羊如我,心里也住了個芬蘭人?
有時早晨要出門,聽到鄰居也正出門,我會默默在門后待會兒,直到聽不到鄰居的腳步聲再開門出去,就是為了懶得跟鄰居打招呼。
越來越不愛打電話,喜歡微信,能微信就不電話,免得打擾到別人也不喜歡別人打擾到自己。
有時想問候下別人,可是又怕自己打擾到對方生活,于是最多默默關注一下她的朋友圈,于是很怕對方頭像下什么都沒有,只有一條細細的橫線。
喜歡的朋友圈默默點個贊,不喜歡的默默劃過,絕少評論了,因為不知道哪句話會被喜歡哪句話可能會被討厭。
好久不再約朋友見面,好久不再跟家人以外的人吃飯。
朋友圈里熟人很多,見面的越來越少。
坐車坐在靠窗邊,吃飯坐到角落里。聚會時吃飯時間最多,唱歌時聽歌時間最多。
你問我咋了?還能咋了?在家帶娃了唄!哈哈哈哈
話都跟家里那個咿咿呀呀的小娃說盡了說夠了,哪還有時間心情精力跟大人聊天啊!
大人會嫌棄我的一孕傻三年啊!
也許,我有那么一點點社交焦慮癥。也許,是時候靜下來好好陪只蝸牛走路了。
只見喜歡見的人,聊喜歡聊的天。
也許,我像大多數明了自己內心的那部分人,像周國平先生描述的那樣: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我既不想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太累了。
我獨處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讓我安安靜靜做個輕松且乏味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