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雙方母親的關系,我們近幾個月也陸陸續續見了幾次面,都是在家里,要么是我家,要么是她家。
她媽媽和我媽媽是關系很密切的朋友,她們日日在一起。
我和她媽媽聊得比和她聊得多。從她媽媽的口中,我也得知了一些她的近況。
她放棄了一份看起來前途不怎么樣的辦公室文員工作,轉行從了保險業。這對她來說,是個坎兒,一個不小的挑戰。
小時候的她,有一位同桌,那便是我;還有一位固定的玩伴。除此之外,便是接送弟弟。她似乎不太喜歡與朋友交。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她就讀過四所學校,一所比一所離家遠。大學畢業一年后,她便不怎么與同學聯系了。
昨日上午,她給我來了個電話,問我下午或晚上是否有時間見個面。她很少打電話給我,更少約我。我立即說自己有空,可以約。
晚上,我主動問起她想和我聊的話題。
她給我講解“保障”,我認真地傾聽。
她一邊講,一邊提問我。她的后續講解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我回答的傾向性。
我積極地、認真地配合著她。因為我希望她可以把她想要講的內容講完。我想做一位傾聽者、接納者。我想要為自己“擴容”。
“保障”講解接近尾聲了。開始變成了閑聊。我問她轉行的過程及緣由,她也詳細地告訴我了。我覺得這個過程很自然,很順,很隨緣。我欣喜能看到她的轉變,從行業,到做事方式,到觀念。我問她從業幾個月以來的感受與體驗,她回答得不是太清晰,但我想,她在慢慢地成長。
我跟她說,以后你有任何的想法、感受、體驗,都可以隨時找我。我在華農,或者在別的地方。但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創造傾聽你的條件,及時地接納你要傳達給我的信息。
短期內,我不會成為她的客戶。但我知道她在做哪行。我是她的頭幾位“練口者”之一。
短期內,甚至是長期內,她也不會成為我的客戶。但她可以幫助我“練耳”。
感謝生命中的一切相遇,感謝那些或長或短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