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孩的家長,是不是都送孩子去學舞蹈彈鋼琴呢?
看看我周圍有女兒的朋友,十個有九個都會帶孩子去學藝術。我家小女初長成,我也開始要琢磨著培養孩子藝術方面的興趣愛好了。
記得不久前我很認真地問姑娘她是想跳舞還是畫畫,姑娘一刻也沒猶豫地說她想畫畫。
看來是時候要給孩子報個美術課了,不祈求她成為畫家,只是單純地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
今天全家去了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那里有一個探洞工場,我們本意是要帶孩子們去體驗鉆山洞游戲,不過卻誤打誤撞地闖進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展區,稀里糊涂地看了一回免費的展覽。
798藝術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因為大量藝術家和文化機構的進駐,廠房被巧妙地改造和翻新之后成為畫廊、藝術中心、工作室、設計公司和餐飲酒吧等各種新式空間,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對藝術懂與不懂的人都對此地頗感興趣。
懂行的人去學習觀摩,不懂行的人就去看個熱鬧,發現新鮮有趣又好玩的小玩意,也是極好的消遣。
藝術倆字是我和先生都無法駕馭的,所以生活中我們很少有跟藝術方面相關的活動,畫展、雕塑展之類的更是從沒去過。我原來的工作單位就在中國美術館旁邊,就是這么的便利條件下我都沒有去過一次。
今天偶遇的一個叫《文明禁忌》的雕塑展就把我們看得云里霧里,看上去隨意擺放在地上的一堆破銅爛鐵,一大坨枯枝爛葉,甚至就是橫在墻壁上的一塊不銹鋼長方體,這就是一件件作品。
這樣的藝術,我承認確實欣賞不來,雖然我明白藝術家要表達的含義,但是為什么要這么表達,我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于是當兒子極其嚴肅地和我們說“這一堆破東西竟然是展品”時,我和先生只能默契地而又尷尬地相視一笑,讓他小點聲,生怕被藝術家門聽到了,并且快速地帶著孩子們離開。
我們不懂藝術也就這樣了,可是孩子還是需要一些藝術啟蒙的?,F在各種兒童美術機構到處都有,推出的課程也是琳瑯滿目,從希臘羅馬到現代中國,從水墨水彩到素描油畫,還有各種為兒童量身打造的“小畫家”計劃,線下線上都有,讓人眼花繚亂,霧里看花般地不知該如何選擇。
不管是帶孩子看展,還是給孩子報班,其實更多的還是要從家長出發,因為藝術啟蒙的最佳場所是在家里。
而且藝術啟蒙并不只是針對孩子,家長同樣需要。比起孩子校內要求學習的語文、數學這樣嚴肅的學科,藝術顯然是一個更加自由、更加適合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話題。
我可以和孩子天馬行空地隨意畫畫,哪怕就只是涂涂顏色,我們也能美其名曰是在創作。優美的音樂,只要我們喜歡,哪怕只記住旋律,隨意哼哼也會讓我們隨時快樂高興起來。
但是如果真要談到繪畫技巧和演唱技巧上來,還是要需要專業的授課和系統的學習的。
藝術啟蒙就和閱讀啟蒙一樣,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愛閱讀喜歡看書,孩子也不會討厭圖書,如果家長對藝術敬而遠之,那么孩子也不會對它有多少好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藝術,引導孩子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看待我們周圍美好的事物。藝術對于孩子來說,不是為了展示,而是一種與世界的對話,是自我表達的方式。
如果家長不懂藝術要怎么辦呢?就像我和先生這樣,除了梵高、高更、達芬奇這類特別有名的畫家我們知道外,其他再多的信息是沒法講更多的。
不過這樣也好,因為不了解,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樣,不去想什么藝術流派,也不管畫家的名字和生平介紹,就是單純地看畫,問自己這幅畫畫了什么?畫上的人在做什么?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受?心情如何?畫里有哪些細節是你比較喜歡的?
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情緒、色彩等等。通過積累和思考,孩子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藝術認知。
所以,不要懷疑,即使我們是缺乏藝術感的父母,也不影響我們帶著孩子共同創造,一起去感受美,享受藝術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