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懶小薇
職場感覺就像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樣,表面看似風平浪盡,背地里卻是無限波濤洶涌,高層戰爭,中層戰爭,員工之間暗地較量,全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
然而,我們一大部分人需要至少花費30年在工作這件事上,這件事的確很重要,我們必須賺錢才可以生存,我們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對下一代的教育負責,我們的一生求學至少16年,再花費30年工作,加在一起就是46年,求學的16年也是給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實際上人生二分之一的時間我們都在工作,那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好就變得至關重要。
現在的社會進步不同于父母那一代,只要你分配了工作都是合同制終生制,大家干著一樣的活每個月拿著一樣的工資,一起住在單位分配的家屬院,下樓就可以上班,不加班,周末還雙休。吃的喝的花銷基本都是一樣的錢,員工除了和小領導有點待遇差距外沒什么區別,生活心理上沒有多大的貧富差距,幸福感會比較強。
生活競爭壓力早已不是只要有一份工作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幸福感,往往職位越高賺的越多反而安全感失缺,想要保住現在的職位,想要往上再爬一點,然而這一切不是只靠業績就可以夠到??傆泻芏嗟暮谀晃覀儫o法遇見,也許某人有強勁的后臺,也許存在職場潛規則,也許領導就是看你不順眼,也許就是僅僅沒有好的機會,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繼續這樣工作下去,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心態平穩一點,眼界看遠一點,多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興趣發展可以深入一點,從前只是喜歡,現在可以鉆研一下,比如喜歡攝影,那我們就可以拍出自己高水平的照片放在網站給大家點評,喜歡寫作,就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探討學習,堅持輸出。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我們應該感謝現在自媒體平臺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知識沖擊,在美國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個職業身份,白天可能是IT男,晚上便是出租司機,到了周末還會在酒吧調酒,時不時發表一篇報刊,你完全不確定他具體是從事什么職業。在中國,基本上都是一個職業干到底,你是老師就一輩子從事教書教育,你是醫生就是一輩子在醫院拿手術刀然后再晉升教授,你是銷售就從是營銷,為了最好發展就是做運營,大的職業方向都是跟著自己既定的工作方向走。不是說這樣不好,所謂術業有專攻,但在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我們需要吸納大量的信息,不是只要把現在的工作做好就好,未來也許大部分人工都會被AI替代,我們要做的并不是一根筋的想著如何升職加薪,而是如何多元化提升自己,假設培訓,寫作,營銷都精通,離升職加薪還會遠嗎?
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叫斜杠青年,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