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之前看一篇推文,說美國常春藤的學生是excellent sheep,看起來多才多藝,參加各種活動,綜合素質高,但做這些都是為了GPA,和中國許多名校大學生一樣,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今天的一個小插曲讓我又想起了這個。室友在數分班,考完了隨機過程。同學間流傳一句話:隨機過程隨機過,實變函數學十遍。可見隨機過程是挺難的,但數分班的人都是數學方面的大神,智商碾壓我們一群普通人。不過,當室友給我看了他們專業課聊天記錄,我卻十分驚訝。原來他們考得很爛,連原題都不會做,氣的老師在群里爆粗口說要讓他們不及格等著畢業清考。
當時我并沒有想到罵人的是他們的老師,看說話語氣好像是同學間不顧忌什么,挺隨意也沒有任何架子,能看出來是個真性情的老師,但能氣成那樣,可見大家表現很差。想著數分班竟然考出了這種水平,我也覺得匪夷所思。
問室友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沒去上過課,要么實習要么準備考研出國,大四的成績早已不重要,想著要畢業老師也會手下留情,因而水水就過了。沒想到,成了這個樣子。不過這也證明,勤奮遠比聰明重要。
這讓我不得不思考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說法,另外一個老師也曾說我們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還調侃我們說:我沒給分的時候你們都搶著說要給我生猴子,上完我的課后就敢說肥佬你又胖了……
記得上經濟學的第一課,老師講到經濟學的假設:人都是利己的。還曾討論過這個問題:人有自私的本性,但也有很多現象所表現出的人并不是利己的,比如父母對孩子,是利他的。可是,在一門學科的前提上,總不能假設人是部分利己部分利他,這等于沒說。因而,經濟學中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人人都是利己的。在這個假設下,有了后來各種市場經濟的理論……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好,還是不好,很難說。就像經濟學中所說,人人都全心全力為自己,反而能推動社會進步。但又如有些學者所說,讀大學不應該僅僅把目標定為找一份好的工作,更應該有一種情懷,不然,還不如去讀職業學校。
但我自己覺得,就像古話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把自己搞好,就已經是最大的貢獻。我是利己主義者,所以要盡力讓自己精致,然后再考慮情懷和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