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過去了,《自控力》這本書我讀了六章,還有四天就能夠讀完。但是我已經等不及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了。
一章章的讀下來,從一開始翻開書的忐忑(又害怕是太晦澀的書,又期待是我心中定義的好書的模樣),到今天茅塞頓開、酣暢淋漓的感覺,我簡直現在就想從頭再看一遍,再感悟一番。
今天我不想剖析這本書的寫作特點勝在哪里,因為我覺得我需要再多讀一些書籍進行比較,雖然我已經總結出了幾條。我就只想談談我讀書的時候那種共鳴和贊嘆。
就拿第六章為例,有兩個理論深深的吸引和打動了我。
1.“那又如何”理論:書中舉了幾個非常易于理解的例子。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很多節食者會為了自己的失誤,比如多吃了一塊披薩或一口蛋糕,而感到情緒低落。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整個節食計劃似乎落空了。但是,他們不會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們會說:‘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經破壞了節食計劃,不如把它吃光吧?!恢皇浅藻e東西會讓節食者引起‘那又如何’效應,比別人吃得多也會產生一樣的罪惡感,會使節食者吃的更多或后來偷偷暴飲暴食。任何挫折都會引起這種惡性循環。”
書中還從酗酒、賭博、購物等方面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我們會發現,屈服會讓我們對自己很失望,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情。然而,最廉價最快捷的改善方式往往卻是導致我們情緒低落的事。我立刻就在腦子中蹦出來,“我天,這不就是為什么我說自己只玩一把‘跳一跳’小游戲、承諾自己只看一集電視劇,卻在自責和焦慮中玩了半個甚至一個小時、看了半天甚至一天的電視劇不能自拔?!毕麓挝以儆龅筋愃魄闆r,我就可以告訴自己,我已經陷入了“那又如何”的怪圈,趕緊調節自己并且抽離。
2.“虛假希望綜合癥”:我相信,這是更加能夠引起大家共鳴的一個理論了,這一節我只看到一半的的時候,就已經激動的想要跳起來(這一點都不夸張,當你看到自己將近十年的困惑和自責得到答案和解脫的時候,相信你也會這樣,甚至高歌一曲)。
書中提到:“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會下定決心改變,下決心的那一瞬間,我們有了放松感,不再覺得自己是個犯錯的人,而是覺得自己能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但是,同樣不會那么順利,改變的承諾也很少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不切實際的客觀可能給我們一時的快樂,但接下來我們就會感到失落。作出改變的決定是最典型的即時滿足感——在什么還沒有做之前,你就感覺良好了。但真正做出改變時面臨的挑戰卻會給你當頭一棒,獎勵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獲得。當我們第一次面對挫折時,失望就會取代最初決定改變時的良好感覺。沒能達到預期目標會再度引發曾經的罪惡感、抑郁和自我懷疑,而承諾改變的情緒慰藉作用也消失了。這時,大多數人會徹底放棄努力。只有當我們感覺失控、需要再次擁有希望的時候,我們才會再次發誓做出改變。于是,這個循環又開始了。這個循環就叫‘虛假希望綜合癥’。它總是偷偷出現,會偽裝成自控的樣子。”
我在這段話的旁邊,畫了一個大大的五角星,寫下兩個字——“厲害!”越是讀下去,我對心理學越是佩服。我們一直在經歷的事情被理論化了之后,會讓我有一種撥開云霧見月明的感覺,讓我警醒,也讓我放松,因為我發現這是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罪惡感就會大大的降低,其實這樣更有利于自己堅持下去,這一點書中也有說明。我不知道用文字如何表示自己讀到這一段話時候的激動之情,可能用“奔走相告”這個詞可以形容,因為我迫不及待的來寫這篇文章,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2018年的計劃書也許都不用寫,只需要拿出2017的計劃就夠了的最根本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段話同樣讓我影響深刻:
“自我批評會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郁的因素,它不僅耗盡了‘我要做’的力量,還耗盡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則會提升積極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壓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我在這段話旁邊標注了“要把這本書推薦給W!”。然后我就和她分享做了這本書。W說她看過這本書了,笑嘻嘻的問我要推薦理由。我把有這句話的一頁拍照發給了她,她很開心,表示要重看一遍這本書。而且她立馬就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這樣做了。W絕對是我見過的自控力和行動力能排Top3的人之一了。計劃一絲不茍的做著,年計劃、月計劃一直做到天為單位的計劃,事無巨細,而且能嚴格執行。但是,讓我心疼的是,W對自己太嚴苛了,長得美、笑容甜、學歷高、性格好的她,卻總是覺得自己很不好,時常處于自責狀態。這讓我看來很詫異,我覺得她非常厲害,認識她的人也都給予了她高度評價。但是我知道問題在哪兒,她對自己真的太苛責了,任何一點小小的錯誤都可能引發她的自責和愧疚。不過,現在W已經比原來好很多了,這是讓我們都非常開心的地方。過分的自我批評會使自控力本來就很強的人引發愧疚,并且以這樣很不美妙的狀態繼續堅持,這樣會引發抑郁。而對于自控力本就弱的人,很可能就陷入了“那又如何”和“虛假希望綜合癥”的惡性循環中。
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自控力絕不是自我控制那么簡單。了解自己,并且作出合適的規劃和調節,讓自控力也在合理的范圍內波動,這樣,我們能夠持久的自控下去。
身邊有一位朋友表示,她下周要重讀這本書,這是第四遍。我非常贊同,作者用一種聊天的語氣來啟發和引領讀者進行思考,列舉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便于大家理解,提供了簡單的心理學實驗供大家嘗試,也引用了很多心理學實驗的結果來支持書中提出的各種理論,讓人信服?!蹲钥亓Α凡坏敛换逎炊鷦佑腥?,深入淺出。這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