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來張老師的繪本館聽故事、看書已然成了一個習慣。周周有驚喜,這周也不例外,這周的主題是故事創作會,小朋友們以李歐.李奧尼的《魚就是魚》這本繪本來作為背景故事創作他們自己的故事。
《魚就是魚》這本繪本很有想象力,純碎講文字的話,沒法表達出畫里的美感。在參加活動之前,我也參照了經典繪本閱讀里的導讀,不喜歡文字里傳遞的魚就是魚的宿命論的觀點,更希望大家都能看到知足常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這樣的論述點。希望小朋友們都腦洞大開,用自己的眼睛來看圖,不要局限于文字。
張老師設計的是引導著讓小朋友自己看圖來說故事,然后孩子說父母寫,親子完成整個創作過程。末了,你會發現小朋友其實是編故事的小能手。參加活動的有曉曉的同學--琪琪帥哥,(才發現琪琪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么強)小月(已經和我們共同參加了好幾次活動)還有果小妹。也是本著想給小朋友創造更好的環境,邊玩邊學,幾個認識的小朋友一起學,這樣也學的更長久。果小妹的狀態也越來越好,從最開始的坐不住,到后來的能和姐姐邊玩邊翻幾本書,到現在的能引導著待兩個小時。?
張老師先和小朋友一起把魚就是魚里的圖看了一遍,要小朋友們講出圖里的故事,或是引導,或是提問,也會擴展其它的好玩的點,主要的目的是要小朋友自己把眼睛看到的繪本故事都講出來。比如看到第八幅圖的時候,比目魚的朋友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了,張老師這邊給大家還整理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漫畫圖,給小朋友講解小蝌蚪是怎樣慢慢的變成小青蛙。小朋友們也都會提一些有意思的問題,“魚怎么像牛?”“這個小魚還拿著個棒棒糖呢”....討論完之后,再要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來進行創作,孩子口述,大人寫字,一起完成孩子的“魚就是魚的故事”。
張老師很有心,把這個繪本里的16副畫,分別彩打在一張紙上,然后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這個作業。我根據大妞妞曉曉的口述,整理了這個繪本作業。
1, 一條魚和一條飛魚
2, 水草
3, 小魚和小蝌蚪
4, 小蝌蚪長腳了
5, 小蝌蚪變成青蛙了,小魚又見到小青蛙了
6, 青蛙爬上岸,準備去旅行
7, 小魚自己在池塘里玩耍
8, 青蛙終于回來了,小魚很開心
9, 青蛙給小魚講岸上有趣的事情
10,青蛙繼續給小魚講故事,講又像奶牛又像小魚的故事
11,青蛙給小魚講大魚人和小魚人的故事,小魚人還在吃棒棒糖
12,青蛙又給小魚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13,有一天,小魚打算去岸上看看
14,小魚跳到岸上,都快要死了
15,青蛙看見了,把小魚扔進水里了
16,青蛙跳到荷葉上,小魚游到水底
通過這次活動,也反思著平時自己講故事的方式,大多數的時候是在給孩子讀繪本,討論的比較少,確實是的在單一的灌輸知識,沒有去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想象力。以后的親子閱讀活動也可以多嘗試一下這樣的故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