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網絡上涌現一條條對體制內工作者的蔑視,很多“有為”青年,甚至放出豪言壯語“遠離舒適圈”,“體制內的你25歲已經死亡”等諸如此類的話,認為不去北上廣深歷練一番就妄為青年,不去地下室擠一擠就是安于現狀、不知上進,不去體驗一下996,通宵達旦奮斗最終就會被時代和社會拋棄。
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和戾氣來憤慨吐槽的,也不知道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這個社會真正的含義,不是社畜才是社會人,不是打工人才是奮斗者,你我他,我們都在為了生活而努力著,只是舞臺不一樣,思想不一樣,想要獲得的生活也不一樣。
總有人看了幾部勵志青春連續劇,就覺得自己也要走一遍這種“燦爛”的奮斗時光才是不枉年少;有些讀了幾本雞湯勵志文,就覺得自己不南下北上廝殺一番,就愧對自己寒窗苦讀十余載的青春。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多少人在盲目跳出所謂的舒適圈后摔得鼻青臉腫的樣子,甚至很多想走出舒適圈的,本身對自己的現狀就沒有清醒的認知,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的規劃。
甚至很多人都還沒有達到舒適圈的狀態,便嚷嚷著要“跳出去”創業,想要好好施展拳腳。而這種絕大部分是去做創業的炮灰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做好計劃,盲目轉行,用行動感動著自己,用結果傷害著生活。
還有一部分人,純粹是“工具人”,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認知,就隨便瀏覽了一下網絡的雞湯文,便熱血沸騰;看著朋友圈里別人跳出去“闖蕩”,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看著別人曬幸福,虛榮心促使他們躍躍欲試。
這些人掙扎出去后,進入北上廣深才發現996只是老板想要你老老實實加班的毒雞湯勵志句,“年輕不熬夜拼搏,年老一定會后悔”“往死里干就對了,別再25歲就死亡”這些“漂亮話”不過是自我感動而去瞎折騰的謊言。失望后安慰自己,好歹你努力過;過不下去了告訴自己,畢竟闖蕩過;吃垃圾食品,住地下室得腸胃炎和風濕后告訴別人,這是你奮斗的見證!
不是一身傷痛的人才是奮斗的人,不是滿目瘡痍的經歷才是青年該有的人生,我們做的每一項事業,每一個選擇都應該是基于在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知道自己的性格適合什么崗位,知道自己的特長能夠在哪里發揮優勢。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你自己衡量幸福的標準。
就拿我自己來舉個例子,我是一個喜歡享受生活的人,有一點點小傲嬌,有一點點小脾氣,或許也有一點點小才能,所以我清楚的知道,我不喜歡陰暗的居住環境,也不喜歡擁擠又嘈雜的辦公環境,我也做不來銷售,我能做的是在文字里徜徉,在正規的辦公樓里叱咤,說好的雙休,多一天不要,少一天不行,這就是我對自己的職業認識和幸福標準。這樣的我,時時刻刻都準備好享受著人生每一次的小確幸。
(我是熱愛文字和做夢的染青紗,關注不迷路,期待我們的下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