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意練習》這書中提到,發現大腦喜歡呆在舒適區,很多技能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很難再有提升了。刻意練習的原則就是挑戰自己的舒適區,然后請那個行業的教練訓練提升,或者找到那方面的訓練方法才有可能突破自我。
幾年前,我對外國旅游還是一無所知,當有朋友開始出國自由行的時候,我非常羨慕。可我又擔心人生地不熟的,迷路了怎么辦?自己的英語水平那么差,過了四級,但是很久沒用,溝通不了,會不會發生很多矛盾?……左擔心,右擔心的,就是沒辦法下定決心。我那個朋友就說:“擔心那么多,有什么用,想去就去做啊!”然后,在他的指點下,我訂了機票,下載了旅游攻略,訂了那邊的酒店,辦了簽證。擔心英文不好,還特意在窮游網找了一個在當地工作準備到周邊玩的同伴。一切就緒以后,我就跟我的朋友,一樣沒有出國經驗的朋友一起出去了。
當我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沒那么難了。到現在已經去了五六個國家,即使遇到什么問題,我都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如果我還是因為種種害怕,而呆在自己的舒適區,我就只能還是那個羨慕別人出國的小女生了。所以,成長就是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區。
現在我又遇到人生新的一個挑戰,就是合伙經營的的問題。當我跟老公說的時候,老公第一個跑出來反對,跟我分析道:“第一,這里沒有市場,你看他們做了兩年都虧本了,如果好做,他們就不會分一半股權出來。 第二,你又沒這方面的經營經驗,既不會開拓市場,也不會經營管理,你以為那么好做嗎?第三,你現在又上班,又懷孕的,哪有時間搗鼓這些東西,安心養胎就好,盡想些沒用的。”
我知道他擔心我不能處理好這些問題,這些我都考慮過了。
然而,昨晚聽到大家的分析,我覺得還是有發展的空間。其中的一個合伙人說得好,創業的第一步,就是看自己輸不輸得起?首先,投資的資金,我拿得出,也輸得起,其次,經營的成本,我也可以承擔。最后,創業失敗,我還有我的工作,我的家人支持。這些都是我可以承受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放棄這次機會,我會后悔嗎?答案是我會后悔的。如果沒有這個平臺,我考了這方面的證,我就沒有發展的平臺,第二,這個地方沒有市場,不正正說明這個市場還沒開發,還沒有培育好嗎?第三,原來的經營失敗,是因為她并沒有把心思放在開拓市場,培育市場方面,而是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第四,在開拓市場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方向可以發展,也有這方面的人才。
因此,如果我放棄了這次機會,我將失去一個發展的平臺。即使我失敗了,我也收獲了創業經營這方面的經驗。成長就是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舒適區。你不逼自己一下,又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