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感召你,我的90后

? ? ? ? 大學畢業十年了,很多朋友和同學開始走上中層崗位,自己創業當老板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經常跟我抱怨:現在的“90后”太難管了!我總是調侃他們:當年個個兒都是領導眼中的問題兒童,現在輪到自己管別人了,也嘗嘗頭疼的滋味,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嘛。

? ? ? ? 代際差異明顯,說明了社會在急速的發展變遷,滴水藏海,我們身上烙印著的正是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網上有一個關于加班的段子,領導讓“70后”加班,“70后”毫無怨言默默加了;領導讓“80后”加班,“80后”加了,第二天就給領導翻《勞動法》計算自己的加班費;領導讓“90后”加班,“90后”很震驚,下班之前遞上辭呈。

? ? ? ? 關于“90后”的職業觀,網上能找到不少調查報告,不知各位領導和老總們有沒有仔細研讀過,“權威”已不在這一代人的詞典里,簡單粗暴的施壓和牽強附會的說教只會引來消極反抗或積極疏遠,與這些不溫不火的孩子們過招,小心受內傷。

? ? ? ? 我工作的地方也有這么個事兒廣為流傳。科長讓一個還沒轉正的新人在工作職責之外多做一些文字工作,但是因為侵占人家業余時間而遭到拒絕,科長語重心長的敦勸:多寫點東西能增加晉升機會,至少能得到點兒稿費收入,用來補貼家用或是當零用錢都是不錯的。家境殷實的“90后”少年回答得十分謙虛:家父最近生意做得尚可,我的零用錢都出自無上限副卡,倒還夠用,感謝您的關心。

? ? ? ? 有人責備這樣的新人太狂,我倒覺得這位科長畫的餅有點low。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為五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是為著名的五級需求理論。該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童年將這些需要固化在我們的人生中,“70后”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物質匱乏,信息閉塞,他們一生所求就是穩定和安全;“80后”成長于改革開放之初,金錢被捧上社會信仰的神壇,那些兒時求之不得的玩具以成年后香車豪宅奢侈品的面貌出現,吸引他們發憤圖強孜孜不倦;而“90后”的童年物質豐盈,陪伴充足,眾星捧月的他們什么都不缺,甚至被過度滿足,要錢何用?

? ? ? ? 那么他們要什么?

? ? ?管仲說:“衣食足而知榮辱。”“90后”站上了人生需求的更高階梯,他們不必再為物質和尊嚴搏殺,他們需要的是自我實現的平臺。如果存在這樣一個社會階段,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那么“90后”便是比我們更接近那個階段的人。

? ? ? ?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擁躉,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造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改造一代人,使他們符合舊觀念是癡人說夢,這個世界歸根結底是人家的。表面上讓你無計可施的是新人類,根本問題卻是你故步自封不理解時代。如果你只是不斷的威逼利誘,質疑和說教,那其實你只是在跟自己較勁,他們不但沒走心甚至沒入耳。而積極的調整自己的觀念,主動的去理解和適應,化矛盾為方法,設定富于魅力的圖景,將工作轉化為事業,才能將個體的自我實現訴求與組織的發展需要統一起來,從而實施有效的管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