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厚的一本書 不過很多地方有些啰嗦 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
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處理事情的結構與層次
tag: 金字塔結構、 條理化思維、 層次劃分
全書分為四個篇章
一、寫作的邏輯?
二、思考的邏輯
三、解決問題邏輯
四、演示的邏輯
讀完之后發現之前在于思考與解決問題邏輯這塊和書中描述的相類似 用初中生物課的一句話就是 控制變量法
將變量進行窮舉成節點 然后選擇最有可能的節點 進行驗證與排除 用書中的話來解釋——相互獨立 完全窮盡
本書中列舉了很多關于分析問題的例子 如果對這些例子做一個總結的話 我想會是
1、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在描述什么(或我們想描述什么)?
2、它具有哪些節點?
3、這些節點之間有什么層級關系?
如果能將這三個問題回答出來 那么將這些節點進行組裝之后金字塔結構的邏輯樹的雛形即搭建了出來
最后慣例將書中的一些句子摘錄出來
大腦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 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記住9個項目 而有的人則只能記住5個 大腦比較容易記住的是3個項目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先向讀者傳遞簡單易讀 容易接受的信息 比讓他們在混亂的思想中摸索 更容易使讀者接受全篇思想
從理論上說 在寫作組織在一起的思想絕不是隨意堆放在一起的 而是因為你看到了其中的某種邏輯關系才將其挑選出來組織在一起的
標題的作用是提示 而不是統領下文
相互獨立 完全窮盡
寫作時 你好像一位司令官 指揮著千軍萬馬? 排隊通過一個每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的隘口;而你的讀者則在另一邊迎接 ,將部隊進行重新編隊和重新組織。無論主題多么大或多么復雜,只能以這樣方式去表達。最終你會發現,這就是我們在順序和編排上對讀者應盡的義務,以及為什么過去的修辭學者除了強調措辭得體和別出心裁外,還把順序和編排當做那些給予自己厚愛的人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