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已經是盛夏的模樣。
朋友說不喜夏季,你看露胳膊露腿的剝奪了好多安全感、黏濕的空氣又固結了好多不愉快的情緒。
可是呀,脫下毛呢大衣、換上一尾涼席,冬日的沉悶換上夏日的炙熱。
不知不覺,輕輕松松地,生活的節奏跟著自然步調,流轉。
也許最強烈的安心和最原始的愉快爆發在換上寬松背心和男士大褲衩的瞬間。
脖上碎發一并扎到腦后,突然就生出:“再來半個冰鎮脆西瓜,捧著用勺子挖著吃,那就特別棒了”的想法。
也就那樣興奮的一瞬,多個盛夏的光影就一齊交織著放映起來。
02
我常常坐在外婆家門前那條大河的橋柱上,橋下是很寬的大河,河水由上而下,緩緩流去。
有時候,橋下有小伙伴在水里嬉鬧的情景,有些男孩子比較厲害,一個猛子從這頭扎下去,半天才從那頭探出身來。
遠方歸來的人影隨著踢踢噠噠的腳步聲漸漸清晰,路邊車子的喇叭聲隨著駛去漸漸消失,乒乒乓乓的鍋碗瓢盆的撞擊聲隨著夜色的加深愈演愈烈。
不同聲訊和諧共處,在透明度愈來愈低的黑夜里,家常與安穩都得到滿足。
各家各戶的燈漸漸亮起亮起,河面立即漾起光紋,傳遞到橋上,遠遠映亮了或站或坐著閑聊大人的臉龐。
沒有現代人們對燈光下意識地閃躲,大人們都迎這柔和的光亮微微仰起面來,也許覺得正被眷顧著,也許覺得生活也光明了一些。
太陽早已躲進黝黑的大山之下歇腳去了,燥熱也早已經散去,微微涼風襲來。
03
小橋之外,夏日還有永遠的滿口甜蜜和冰爽的麻將涼席。
我好吃,弟頑皮。
因而總有人招呼我一齊到街上進行雪糕大采購,偏愛苦咖啡和巧克力的弟總記得我愛牛乳與綠豆口味。
不等我開口就迅速裝半袋“綠色心情”與“小布丁”塞我懷里,就很焦急的催促:“老姐呀,老姐,你快點,冰棒馬上要化掉,快快快,趕緊跑! ”
待我當真著急往回沖時,老弟已咬了大口雪糕,在后頭樂不可支。
夜晚,先將薄且松軟的棉被作基,而后將涼席直接鋪于其上,地表的清涼似乎能感受到一些。
有時睡意不濃,半夜醒來,望見蚊香散發出藍色的點點光亮,柔和溫熱,側過身去,窗外清涼的月色朦朧。
一藍一黃、一清一熱。
04
記憶中童年的夏天,其實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那時候還沒有空調,哐當哐當的電扇在頭頂嗡嗡作響。
我們吃著五毛錢一根的老冰棒,下午的課堂上會困得打盹,窗外蟬鳴陣陣。
暑假作業要積攢到一起寫,大把的時間用來,玩玩玩:
小伙伴找個陰涼地跳跳皮筋打打鳥,
裝一口袋玻璃球,你方唱罷我登場,和大家趴在地上大干一場,
天氣再熱,也要和小伙伴們結伴去捉蟬,捉完了回去烤著吃,那肉叫一個香啊。
05
那年夏天,我們還不懂愛與失去……
那年夏天:讓我們轟轟烈烈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那年夏天:兩毛錢一根的冰棍兒、老樹下奶奶的舊蒲扇、臺風天停電的夜晚……
那年夏天:家里沒有冰箱,把西瓜放進水井里冰鎮,這就是“天然的冰箱”~
冰涼的半個西瓜,一勺子挖進去——爽!
那年夏天:家里都有一臺吱吱呀呀的搖頭電扇,最喜歡對著電風扇,張開大嘴巴發出“啊啊啊”。
聽聲音被切得顫抖,覺得很神奇,然后一直玩,樂此不彼。
那年夏天:六神花露水的味道。
那年夏天:爸爸喜歡的冰啤酒,媽媽拿手的糖番茄,爺爺愛吃的糟毛豆,街頭巷尾都是各家各戶的飯香。
那年夏天:大人都搖著大蒲扇,搬著竹凳、躺椅在院里乘涼,自帶涼茶,閑聊八卦。
小朋友呢,三五成群聽人家講故事。
那年夏天:用洗潔精、洗衣粉、沐浴露……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
那年夏天:超級瑪麗、坦克大戰、魂斗羅……
那年夏天:客廳或者堂屋都會裝一扇大吊扇,呼呼生風,特別涼快。
那年夏天:大人們用搓衣板洗著衣服,小孩子們在盆邊上玩水。
搓衣板哐哧哐哧,說著各家的家長里短,還有無數那時候我們還聽不懂的八卦。
那年夏天:停了電,電器蠟燭,就和小伙伴一起在墻上玩手影。
那年夏天留給我們的:看不完的電視,吃不完的冰棒,出不完的汗和用不完的時光......
06
那時,一把蒲扇,一張竹床,一群小伙伴,過了一個夏天……
那時,很多根老冰棍,很多個大西瓜,很多瓶冰啤酒,過了一個夏天……
那時,很多聲笑語,很多次奔跑,很多個故事,過了一個夏天……
此刻我沒有含著牛乳雪糕,沒有貼近散發著檀木香味的涼席,聽不到小城私密而瑣碎的方言敘事……
而吹著空調,開著wifi,玩著手機,過了一個夏天……
原來長大是這么個滋味。
有點難過。
只是當過去色香味聲的感知再次泛起,難過的分量慢慢的輕了很多,淡化成小小而不可復制的遺憾。
同那書皮的折痕一樣,再怎么努力,也恢復不到從前的樣子。
也許越不能恢復,越感過去的珍貴吧。
我知道,夏季在春夏秋冬算最能鋪展開來講的一段光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