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過如何主持這次的碼字園第12屆畢業典禮,我已經很久沒有做過主持人了。
我怕我不記錄下所感,這一刻的感受將會消失。
第12屆碼字園活動,我參與了做教學主任的角色。其實并不懂怎么做這個,只是知道就像做班長一樣,把自己擅長的東西拿出來,比如自己就是愿意分享,暴露自己,敞開自己。
其實害怕分享這些點點滴滴,自己的內心,自己的脆弱,很多很多,猶豫不決,矛盾,徘徊。但不知為什么,分享出去,別人透過這些,就像一面鏡子,也會見到自己。
碼字園里小伙伴們的回復,讓我內心更充滿安全感,她們說從我的文章里看到都是很平凡的事,真實的流露,也不是要寫的很特別。
我想起自己連續兩個月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在寫作,投入,專注。以為這樣寫給別人看到會不會不好。
有時就是就像是一種陪伴,我是不太會有寫作的技巧,水平有多高,寫出真情實感就能打動人。
字友們一個一個上麥分享,如同我的老朋友一樣,因為自己有去看過每一個人的文章,會覺得特別熟悉,你的故事有我在看,你說的話我在聽。我沒有刻意控場,時間就一點一點流逝,聆聽每個人說出自己的心聲。
魯榕把讀過的書,和自己的思考寫出來,值得我借鑒。寫的《一個人的朝圣》,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小妮寫下自己擅長不擅長的事,與園長的相識,想寫的更自然和情感的流露。
麗娜老師寫過自己小時候成長的故事,敞開自己,療愈,變得更勇敢,我現在也走在這種方向上,特別深有感觸。
李杏分享如何遇見園長,踏入碼字園,從原來的開車上班到搭地鐵去上班,騰出時間來碼字,從觀察地鐵上的人開始,從瞥見身旁用手機閱讀的小伙子的一句話開始。
還有陳瑜寫的陪娃之路,在這之外的故事,她找到人生的重點,要事優先,在所有關注領域關注家庭,減少在事業上過多的投入,有所取舍,又注意保持平衡,這是一項藝術。
楊英給我的回復,她從一開始不敢敞開,到看到我的文章,在碼字過程中打開自己,會受到影響,從而把不敢貼上去的文章,全都寫上去了,讓我感受到自己寫出來了,對別人是有價值的,是具有參考作用的。
仕慶分享的要寫出更有邏輯思維,更有挑戰,更有深度的文章。
還有金明銘,原來是一個教練,愛好廣泛,寫作更細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