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慈善?
看著機窗外黔西南蒼翠遒勁的山巒逐漸模糊了輪廓,我想。
慈善,百度百科里的解釋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在今日之前,我也曾簡單的認為,慈善就是出于同情或憐憫,對貧弱者以金錢和物品相助的一種善舉。
回想過去,我確是常有捐助之舉,小到愛心捐款,大到賑災募集,必是一一盡自己所能,施以援手。凡此種種,不免令我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常行善事,廣收福報。
故而在得知有機緣與“地球人”公益組織共同參加為期兩日的貴州貧困山區支教活動之時,我興奮又滿含期待。一方面是自己確實對于教書育人有特殊的情懷,另一方面,可以真正深入大山,給山區孩子們帶來溫暖和幫助。
6月2日,上海虹橋飛貴陽龍洞堡,然后跟車輾轉到了鎮寧。本以為此次支教會住在村民家中,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山區生活,沒想到是個環境不錯的酒店,也有些黔貴特色。酒店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上,離黃果樹瀑布不算太遠。
剛到之時,看人煙稀少,小店稀稀落落,分布在一條筆直的柏油路旁。我心中并未有什么震撼之感,只是覺得稍有些落魄,但和想象中的“大山”“貧困地區”相差甚遠,人們倒也還算過得衣食無憂。許是近年來政府致力于扶貧工作,成效也可見微知著了。
聽聞即將支教兩日的小學的校長邀請我們到離酒店不遠的家中共用晚餐,夫人親自下廚以表對我們一行人的歡迎和感謝。大家受寵若驚,連說不便叨擾,再三推辭但盛情難卻,便在酒店腳程六七分鐘的小閣樓內品嘗了當地特色的美味,也感受到了布依族女性勤勞又熱情好客的品質。
茶余飯后,我與校長簡單地聊了幾句,當得知校長對于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傳承非常重視之時,我不禁正襟危坐,有些動容。據校長所言,學校目前開展了師生百人書法大賽、《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經典誦讀等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這些義不容辭。這與我想要帶來和傳遞的東西不謀而合,也是我多年熱愛所在。便就此與校長多說了幾句,聊得十分投機,我也對后兩日的課程多了幾分期待。
6月3日一早,我們一行人便乘車前往目的地——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城關鎮白馬湖大新小學。隨著大巴車的前行,略顯陳舊的房屋漸次消失在眼前,取而代之的是大山。重重疊疊的大山。山路有些崎嶇難行,約莫二十來分鐘,顛簸著,車停在了一所小學的門口。
相對于四處貧瘠簡陋的泥瓦房,學校顯得格外醒目。似是翻新不久的大門,放眼望去,一小片色彩明艷的塑膠操場,幾幢樓舍儼然。校園內竟還有假山、流水、涼亭,綠樹穿插其中,相映成趣,顯得格外生機。
來時適逢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孩子們秩序井然,紅藍色的校服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撲面而來的青春和生命力。本以為升旗儀式與曾見過的那些流程別無二致,例行出旗、奏唱國歌、國旗下講話、頒發流動紅旗之后就結束,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突然一個班的小朋友開始背誦《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雖偶有停頓,見左右面面相覷,但總算磕磕絆絆的背完了。想起前一日校長說的話,“我現在是只要求他們把文字全部記住,不求甚解,以后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會慢慢明白每一句話的意思,仔細斟酌,終生受用。”我抬眼,看見正對著校門的教學樓的電子屏上掠過幾個字——“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倒也不覺得意外了。
正當我恍神之時,小朋友們齊刷刷的轉過身來,對我們行了一禮,叫了一聲,“老師好”。看著他們稚嫩的臉,純凈的不含一絲雜質的眼神,我竟然破天荒的有些羞怯。跑過我身邊時,他們目光中有好奇有探尋有期待也有雀躍和欣喜,我朝他們微微揮手致意,就像得到了肯定一般,小朋友們低下頭,加快了腳步,隨隊伍離開了操場。
歡迎會之后,志愿者們集中在主席臺給各年級的學生們分發禮物,隊伍里“謝謝老師”的聲音此起彼伏。當他們從我手里接過禮物之時,突然朝我敬了個禮,我的心中有些說不出的感覺涌現,只是覺得肩上有些沉甸甸的東西壓了下來,這個東西,名字叫做“責任”。
兩天,十余節課程,志愿者分散在三四五年級,教學內容囊括了音樂、美術、體育、自然等方方面面,帶小朋友領略這個大千世界。
我負責五年級,兩節課都在第一天。這里是布依族苗族聚集區,少數民族和漢族小朋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漢族小朋友居多。我的課程內容是“識民族,見傳統”,通過介紹我國其他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服飾特色, 引出漢民族的民族服飾——漢服。
滿清入關后,漢民族文化開始有了斷帶,在此之后,漢服逐漸淡出人們視線,遠離人們日常生活。當我問到小朋友們,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那么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什么?
意料之中,有人回答旗袍,有人回答T恤、牛仔褲。漢民族傳統服飾,簡稱“漢服”,它并不是某一個朝代的衍生物,而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清初,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的,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我給小朋友們播放了《禮儀之邦》紀錄片,介紹了漢服形制和特點。如交領右衽為基,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下裳分裁十二片對應“十二月”,袖圓以應“天圓”,衣領交疊呈矩形以應“地方”,背部中縫直至腳踝,“人道正直”、“頂天立地”。
我告訴他們,漢服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更像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就像老師現在從事的工作,傳承和弘揚書寫文化,也是為了讓我們國家自己的東西再次流行起來。
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大國,歷史長河中遺落的瑰寶不計其數。我想讓他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值得代代相傳的東西,從小熱愛我們的國家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具象的感受,我邀請小朋友上臺試穿提前準備好的漢服,告訴大家漢服和韓服和服、旗裝以及在電視劇電影里看到的那些古裝的區別。整堂課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各個踴躍舉手回答問題,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原本用作獎勵的小禮物倒是不夠了。
課后是義工家訪,我們分組前往部分學生的家中了解情況。這些孩子們大多是留守兒童,家中貧困,生活艱難。
我印象尤深的是第一天家訪的小姑娘。她是我的學生,瘦瘦小小的,但是眼神卻異常堅韌。
母親智力受損停留在四歲孩童,父親一人無力承擔一家六口的生計,姐姐在鎮上讀初中,她不得不扛起家務和學業的重擔,每天放學回來完成作業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
問及她的夢想,她回答“想當兵”,我們好奇原因,卻沒想到,因為這是她父親的夢想。我原以為她的父親聽到她的話會感動或是欣慰,而此時,父親突然掩面流淚,哽咽直道“錯了錯了”,他只想讓她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愿讓孩子為了他而失去自我。父親很想讓一家人過上好一些的生活,可實在是有心無力,小姑娘也懂事的讓人心疼。
我心有戚戚,不知道此時該如何安慰。以前從未覺得生活是一件難事,可還有些人,連生存都是用盡了全力。
兩日時光很快就過去,臨走之前,志愿者集中起來給小朋友寫了一些祝福和寄語,也給小朋友們分發了小卡片,可以寫給家人、朋友、老師或是“地球人”義工團的哥哥姐姐們。
想起前一天課上沒有拿到獎勵的小朋友失落的樣子,我臨時去置辦了46套本子和筆,并在扉頁上寫上對每個人的寄語。
放學鈴聲已經響了很久,我們最后一次站在這個講臺上,心中俱是百味雜陳。
短短兩天,我們只是這群孩子漫漫人生長河中的過客。我們轟轟烈烈的來了,大家開開心心地玩了兩天,然后又走的干干凈凈。
那我們,到底留下了些什么?
是享受了兩天從未體驗過的與平時課堂截然不同的輕松和有趣,而兩天之后一切又重回正軌的無奈?
是突如其來的一大群人拿著相機到家里,送來一些吃的喝的,無關痛癢的慰問了幾句,然后拍下窘迫的家境,傷口被撒鹽之后還要在鏡頭前合影時露出笑容的不適?
我們既無力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也無法許諾任何未來,帶來大山之外的光怪陸離,散場之后仍是塵歸塵,土歸土。
看著他們不舍的眼神,我竟無語凝噎。
正愣神,手里多了一些硬物。“松子老師,這給你”孩子們把寫的小卡片塞給我之后害羞的低下頭跑回座位。
我一張張的讀著,“謝謝您能來教我們許多知識”“我希望你在我們學校能多待幾天”“您這次離開我們有點不舍”“老師我們還會再見的”心頭溫熱,幾近落淚。
突然我看到這樣一張——
“我知道穿著不是因為美而穿”“讓我重新有了穿漢服的信心”
我突然懂了,短短兩天,我們能做的就是播種種子。
播一顆民族精神的種子。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文化復興,衣冠先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播一顆憧憬向往的種子,帶他們看看大山外的世界,讓他們知道,原來荷蘭的生日歌唱的是祝你長命百歲,原來背景旋律貝斯和鼓就可以創造一首電子音樂,原來時期不同繪畫的藝術風格也有天壤之別……世界是五彩繽紛的,只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就可以改變人生,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曾寫下的夢想。
播一顆愛心傳遞的種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帶來了愛、溫暖和希望,待他們長大,把這份愛傳遞出去,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那么,何為慈善?
2天,48小時,2880分鐘,172800秒。
時間雖短,我卻感觸尤深。
首先,初衷不應是出于同情和憐憫。他們無需被視為弱者,雖家貧,意志卻超乎常人的堅韌。聰慧、懂事、知恩圖報,這些孩子們身上充滿靈性。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認可和鼓勵,讓他們不再自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或許會更有助于人格培養和孩子們的成長。
再者,金錢和物品的捐助,或許能短暫性的緩解貧困的現狀,卻無法根治。很多時候愛心捐款,出于好心,可以讓貧困家庭有了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但幫助一家,可以幫助得了千百家嗎?資助一時,可以資助得了一世嗎?無端索取會滋生不勞而獲,只有從源頭控制,從思想改變,讓每個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應有的教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把困窘當做磨礪,必能夠從沙礫中脫穎而出,成常人所不能成之大事。
說起來,該說感謝的,應當是我們。
我要謝謝孩子們,給了我們一個重新認識世界,傳遞愛、承擔責任、保持正心、收獲成長的機會,他們身上無時無刻不釋放著正能量,感染著我們。
“飛機還有30分鐘到達上海虹橋,下降過程中請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帶,調直座椅靠背…… ”
魔都鱗次櫛比、高聳入云的大廈逐漸清晰,燈紅酒綠透過薄霧若隱若現。
這座城許多人生來就不必為活著而奔波忙碌,卻事事怨天尤人,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生活的不幸。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生活可能是山區孩子夢里都不敢涉及的場景。
我按下手機的鎖屏鍵,剛換的屏保上孩子們的笑臉比星子還耀眼。
“老師我們還會再見的”
——嗯,會的。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