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首先給了我三個印象:
一.嗯哼?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有一篇節選自這書,福貴買牛那段,我有點不高興了;
二.封面是黑的,我更不高興了;
三.16年9月第75次印刷,出版社是作家出版社,書前頭有很多自序,書后頭有很多評價,給我閱讀造成了一些困擾,我感到很煩;
下午一點,我睡眼朦朧,一起床就撈書看,閉著眼,撈到了一本《活著》,我還不怎么樂意,這書,完全是為了湊單買的,買的時候也不是很情愿,畢竟看著書皮,黑漆漆的,我就感覺到很絕望,我心里想:哼,我可不是一個絕望的人。
但我懶得換。因為懶,我就開始讀了。
于是很輕浮的開始讀,斜著眼,讀著讀著,我覺得不對勁了,我由仰面躺著變為趴著,又忽的立起來,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坐到了桌子前。屋里暗,我本來懶得開燈,這下又乖乖的去開燈。
“啪嗒”一聲,亮了,書皮也照的明晃晃的。
一開始糊里糊涂的,講主人公福貴的事,家里有錢,是有錢,一百多畝地,多少佃戶!一年下來,多少租!偏人家就禍害了祖宗積下的財,就跟大多數人眼里一樣,闊少爺,吃喝嫖賭,都得占,否則,怎么當得人家一彎腰:
“哎!少爺好!”。
我心下明白:這是講富哥兒怎么敗家的唄。
余華可不照著來。好哇,福貴,被國民黨抓壯丁抓走了。反正死不了,我心里暗暗想。果不其然,后頭解放了,拿上盤纏,隊伍里認識的老全死了,認識的春生逃沒了,福貴于是回家去了,一到家就攤上了土地改革。
讀到這兒,我后悔了,意興闌珊:《活著》就是將舊中國與新中國的發展史聯系起來,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反映近現代中國史唄。這樣的歷史看得多了,書也看得多了,我幾乎都想合上了,但書一反過來,我就看見余華掐著煙、迷瞪著眼睛看著我,有點對不住人家,我想。得,看就看唄,又不誆我錢,勉強看了去。
勉強回到書里。土改也就算了,福貴之前把家都敗壞了,因此反倒因為不是地主逃過了一劫。
在此之后,余華就成了壞人。他告訴我們,福貴啊,一雙兒女死在了生孩子的事上,兒子有慶抽血過多,救了別人,自己死了,鳳霞雖然又聾又啞,但嫁了個好人二喜,生孩子鬼門關沒過去,也走了。老伴兒家珍沒挺過去,也去了,就連最后相依為命的女婿二喜也被船板夾死了。福貴后來剩下的唯一的親人,孫子苦根,也在一個夜里離他而去。
整個上世紀緩緩而過,福貴的精神,也在親人離世中遭受到了一次一次的打擊。這么多年了,他想著,也該走了,卻陪著那頭牛一直活著,活到現在。
余華是個會講故事的人,講的故事很生動,血淋淋的。雖然我們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清清楚楚地看見了福貴這個人,就像《老黑奴》一樣,福貴這一輩子,家道中落攤上,打仗攤上,白發人送黑發人攤上,都攤上了,到頭來,他還是活了下來,活得很久,哪怕哭過、恨過,只有經歷過,他才能如此平靜的活下來,如此平靜地走過上世紀。田間地頭,才有兩個福貴,默默耕耘,靜靜活著。
有一點感性的誰看了福貴的故事,也會將將落淚。這樣的一輩子,如果擱我身上,我可能瘋了,一頭撞死了,但福貴,卻讓人在滿含熱淚時,大叫一聲:“好福貴!”
整本書,最喜歡的那句讓我找找,哦,在這: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福貴那頭牛,黢黑黢黑的,皺紋在陽光下歡樂地跳動,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福貴那頭牛,耕得也不錯。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