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水兒想去讀書
小時候的時光是快樂的,也是短暫的。
我至今都記得我是如何主動向媽媽提出我想上學。那年我6歲。一天下午,我在村后面的山上游玩,那座山旁邊是條大馬路,通往隔壁西塘村。西塘村有個小學,是周圍幾個村里小孩上學的地方。有個下午,我看到放學回家的同村小孩,看著他們背著漂漂亮亮的書包,內心羨慕至極。為了也能背上漂亮的書包,我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去上學。我記得當時媽媽是對我這樣說的:等你再大一歲,我們就送去你讀書。
后來,就聽見媽媽對別人說:我們家水兒想去讀書,是他自己想去,他真的非常想。言語中我感受到媽媽在為我主動提出要去讀書感到驕傲,一般當時的同齡孩子,這個時候還只知道玩。
就這樣,第二年,在我們隔壁村的那個學校,我上了小學。因為學校里面是沒有幼兒園的,所以,我直接上了一年級。小學的校園至今都有印象,學校一共有三個老師,五個年級。有人也許會問,三個老師,五個年級,這老師怎么上課?我到現在都覺得我們讀書能讀到現在真是個奇跡,尤其是在那種條件下。全校大概只有不到90名學生,每個年級都是十幾二十人,老師為了方便管理,就把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放在一起上課,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安排在一個教室,五年級作為畢業班,單獨一個教室上課,就這樣,就能保證每個教室都有一個老師上課。老師在給一年級的同學上課的時候,二年級的學生就在里面寫作業,給二年級上課的時候,老師就給一年級的小伙伴布置作業。條件雖艱苦,但小伙伴們因為有伴玩耍,也不覺得苦累。那時甚至以為世界上的學校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