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是哲鋭。
上周聊了應聘研發工程師的經歷,今天聊聊“碼農”的現實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更確切的說,我要講述的是在大型美資企業做研發工程師的體驗。
總的來說,我第一份工作的三年里是“無比幸福”的。這份工作基本上是大學生活的一種延續,有良好的上下級關系,同事有相同的價值觀原則,另外同事們都有優秀的“職業化素養”。現在看來這些對個人成長是有利有弊的。
1.良好的上下級關系
畢業后,我離開杭州的學校來到上海工作。在我上班之前的一個月,我的上級領導打電話給我,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找地方住,當時我很意外,也很感動。第一天上班,上級領導叫上組內同事一起為我“接風”,在席間同事們輪流介紹了自己的工作主要內容,并熱情的歡迎我向他們提問。下午,上級領導為我配備了一位導師,也就是“advisor”。他負責我的初期培養和環境熟悉。
我的上級領導與我每周要進行一次一對一的談話——1:1 meeting。這次談話是從工作和生活兩個角度進行的,主要評估我的工作內容、方式和壓力。談話會在私密的會議室或者辦公室進行,并且是以朋友關系進行的,這點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在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下,我更愿意說出我的工作感受甚至不滿。
當我最后考慮換一份工作的時候,最令我不舍的不是舒適的工作環境也不是豐厚的薪水,而是上級領導對我的一次次懇切的談話。我知道,下一份工作我仍然可以獲得好的工作環境和更高的薪水,但這樣融洽的上下級關系也許是可遇不可求的了。現在,我時常會與這位老上級聯系。有時候回復她的朋友圈自嘲說“我現在要安撫我的下屬了,這時才知道,我再也碰不到你這樣的好領導了。”她說:“你還真是情商變高了呀”。
遇到一位愿意帶你的上級是要感恩的,外企更容易有這樣的上級。在美資企業,是通過一整套HR體系進行保障的。我的上級每兩周要進行一次HR的培訓,培訓如何與下屬進行溝通和情緒管理,發現潛在提拔對象,或者發現離職傾向。所以在外企,幾乎不會發生令人費解的離職現象發生。所以我強烈建議,有機會一定要去大型美資企業去感受這樣的專業化。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機會碰到好的領路人。其實這才是正常現象。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沒有培養人的義務。我們應該習慣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當我從這家外資企業辭職后,進入了一種沒有領路人的磨礪。雖然非常的迷茫,但這樣所帶來的成長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感謝這些磨礪,讓我積極主動的去面對。如果你遇到一位愿意帶你的人,請感恩,并時刻提醒自己,這是運氣而不是常態。
2.相同的價值觀原則
做研發人員有一點好處,就是周圍的人都是研發人員。由于工作內容相近,又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同事們想法一致。也就是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午餐或者茶歇時與同事聊天會讓人覺得非常的舒服和順暢,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受。我在工作中很快就發現了幾位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到現在我們仍然是無話不說的摯友。凡事都有兩面,當我進入現在的貿易類行業的時候,發現我之前的觀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一直以來認為是理所當然甚至是真理的事情,竟然被人看來是不可理喻。
在很多人看來,大型外企是非常專業的,因此一定有非常嚴格的流程和監督體系。事實恰恰相反,大型外資企業的流程雖然清晰,但卻十分簡單。我記得有一次做費用報銷,整個過程就是我將填好的單據交給上級簽字,然后將報銷的發票扔到財務的報銷筐里就結束了。對于合規性只需要得到上級的認可就好。外企中大多數工作是通過郵件溝通的,而郵件可以作為正式的工作承諾和工作確認。不需要反復的審批流程,只需要郵件就可以高效的進行部門間大型項目的協同。這樣竟然還能有條不紊。
看起來簡單的事情,背后卻是隱藏著深邃的思考。我將這一套工作方法帶到了現在的企業,發現完全行不通。這套看似簡單的工作方法可以奏效的真正原因是,企業所招募的同事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和職業規范。很多未能講清的模糊地帶被這些價值觀和職業規范所界定,因此同事們都能既按照公司流程運作,又避免了反復的審批和審查代理的不便和繁瑣。
這讓我想起多年工作之后,一位資深的人力資源總監和我說過的話,他說企業流程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流程中的人。外企的專業和高效早在嚴格的招聘中就被奠定了。
3.優秀的職業化素養
“職業化素養”,一個看起來非常大的詞,也確實包括了非常多的方面。不過培養一個人是不是具有職業化素養的標準卻是非常的簡單——能不能讓對方感到舒服。不得不說,大型外資企業中的成員就是優秀的樣本。開例會、定議程、定計劃、寫文案、發郵件、總結工作,每一項都滲透著一種職業化的味道。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么麥肯錫、埃森哲的人交付的只是一份咨詢結果的PPT,而卻能達到幾倍的薪水。當我有幸看到他們的PPT的時候,就佩服的五體投地。一份上百頁的PPT沒有一處錯誤,結構清晰,證據詳實,推導明確。專業的工作方法論加上優秀的職業化素養,可以將一份大家都以為自己能做的PPT做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
職業化素養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組合而成的。而“魔鬼往往隱藏在細節中”,真正的職業化就是要注重這些細節。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有一次,一位同事向我抱怨,說另外一名同事總是找她的茬。我說你有沒有做出一些示好的舉動呀,比如說夸獎一下對方。她說“有呀,我說她工作非常的努力,這評價多高呀”。對此我只能說,夸人是一項技術活兒。在夸獎同事的時候,不要說一些諸如“努力、用功、漂亮”之類看起來高屋建瓴,實則言之無物的詞匯。夸獎要具體、專業。例如,對一位設計的同事,夸獎可以是“你的這份設計構圖真是專業,我一直不理解構圖的重要,這次我真的佩服了”。在這個夸獎中,你明確表達了他的專業對你的影響,構建了你和他的獨有關系,價值“構圖”這樣設計術語,讓對方一下就感到你是“懂行的人”。只有這樣的夸獎才是真誠的,有分量的,夸的才“到位”。只有這樣的走心夸獎才能讓對方將你引為知己。因此夸人需要修煉,需要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才有資格做一個好的“激勵者”。
職業化素養涵蓋了很多細節,下一次我會講述幾個細節和故事,一起體會其中的精妙。
愿你能順利進入職場,成為“白骨精”,做一個優秀的職場人。
我是哲鋭,你職業生涯起點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