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港漂攢錢日記”。
?什么是打新?能不能賺錢?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本文統統告訴你!
注:多數內容來自搜索引擎,并非作者原創。畢竟概念和名詞都不是我自創的。同時,也因為作者太懶了。
什么是打新?如何申購港股?
港股打新顧名思義即對港股新股進行申購。
港股每年大概會發行200多個新股,散戶只要賬戶里有可用的現金(不需要像A股一樣必須有50萬持倉)就可以參與申購。
港股上市門檻較低,并且面向全球投資者,港股IPO數量在全球一直數一數二,吸引了不少優質公司(其實當年他們上市的時候,未必都很優質,也未必大家都看好),例如:騰訊、美團等等。
新股認購
待上市公司招股的具體時間不會提前公布,一般是在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后的某天突然宣布。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各大券商認購新股。供大眾認購的時間通常持續5天左右,期間24小時開放。
認購新股時,投資者可以選擇用現金或融資認購:
現金認購:
證券戶口里有多少錢,就只能認購多少股;
融資認購:
其實就是加杠桿。。。放大風險的做法。這也是港股打新的一大特色(并不一定是優勢哦),10倍甚至20倍杠桿的借款可以讓投資者把資金利用最大化,也最大化風險。請不要盲目加杠桿!!!
在新股密集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使用融資認購可以助力投資者同時認購多只新股。但是,請不要盲目打新股,可能會虧錢的!!!
中簽率
與國內A股打新搖號不同,香港新股場是用「認購愈多,分到愈多」的公平分組抽簽機制分配,先是按照500萬分為甲乙組(小市值股票部分),然后在各組里面按申購的數量再次分組,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小資金,優先盡量保證小資金也可以中一簽。因此一手中簽率準確的說就是指,在所有申購一手的客戶里面,被抽中獲配1手的概率。
熱門股票的人手中簽率極低,例如:最近上市的赤子城科技(09911.HK)一手中簽率為2%,而冷門新股的中簽率高達100%。也就說每個申購的用戶都可以起碼獲得一手。但一手中簽率不等于實際中簽率,他們的關系是實際中簽率=一手中簽率*申購手數,投資者認購越多,中簽越多。但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認購兩手跟一手,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提升,微談股論金提醒各位資金量不是太充裕情況下都申購一手即可。
國際配售
新股發售中的90%會撥給了國際配售,也就是那些資金量超超超大的基金、機構或是個人投資者,一般而言這類客戶資產值要達3000萬港幣以上才符合配售資格;剩下的10%才會在香港公開發售供投資者認購。
甲乙組
甲組,也就是申購金額小于或等于500萬,這個申購金額是指:同一個股票,單賬單去申購,申購數量×申購金額上限<500萬。等于500萬不算是乙組,加上1.0077%的申購傭金大于500萬的也不算是乙組。很多人在這里吃了虧,申購金額加上傭金剛超過500萬,以為進入了乙組。
只要認購小于或等于500萬,都是會分到甲組,大于500萬的會分到乙組。當然了,有的公司可能會不分甲乙組。
一個公司發新股是有一定的比例的,這個比例以主流來算,絕大多數新股的比例是25%,占四分之一,即老股的比例是75%。新股同時又會分成國際配售、香港公開發售,這里比例基本上是國際配售占90%,香港公開發售這邊占10%。
如果分甲乙組的話,甲乙組大體上會各占一半(允許有一兩手的差別)。那么,如果該公司分甲乙組的話,乙組大于500萬,那甲組應該也是有500萬的一個份額供大家認購。
頂頭槌
新股最大可申購的那一檔在香港通常被稱為“頂頭槌”。頂頭槌申購數量通常反映了新股的熱度。認購頂頭槌所需資金規模有大有小,少的只要五百多萬,多的需要十數億的資金,比如小米,申購頂頭槌需要12億,李嘉誠可能一時都拿不出來這么多資金。
回撥機制
通常,根據申購的熱度,公開發售與國際配售部分存在一個互相回撥的機制。如果公開發售部分認購不足,則未被認購的部分回撥到國際配售;如果國際配售部分認購不足,通常選擇推遲上市,強行回撥至公開發售市場會恐慌。
當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則:
1.出現超購,且認購低于15倍,最多可回撥至20%,且需下限定價;
2.認購介于15~50倍(含下限,不含上限),則公開發售部分比例由10%回撥至30%,即國際配售部分由90%減至70%;
3.認購介于50~100倍,公開發售部分回撥至40%;
4.認購超過100倍,回撥至50%。
孖展(Margin)
“孖展”一詞來自香港,英文為Margin,即保證金的意思,本文僅指用杠桿申購新股。通常,在香港申購新股,券商最多可給10倍杠桿,即自己出10%,券商提供另外90%的資金。
新股孖展利率通常比較低,根據市場利率水平大部分都是在2%左右,華盛通證券的融資年利率是1.6%,日利率是萬分之0.44,也就是借1萬元,10天的利息不到4.4元。其實這個利息是很低的,應該比你想象中的要低很多。“孖展”通常反映了新股的熱度,很多人會時刻關注“孖展”倍數,同時,孖展數據也可以用來推測最終超購倍數。
保薦人
保薦人(Sponsor),是指企業上市的推薦人。保薦人的歷史業績數據對新股暗盤表現和首日漲跌幅有重要參考意義,在華盛通APP可查看保薦人的歷史業績數據,在新股認購頁面點擊保薦人名稱即可進入查看該保薦人的歷史數據。
暗盤
暗盤就是場外交易市場,在香港一般用于新股上市前交易,于新股上市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后進行(16:15-18:30)。暗盤交易不通過交易所系統,而是通過某些大型券商的內部系統進行報價撮合。
暗盤的漲跌表現,從一定程度來說,體現了新股的受追捧程度,不過暗盤未能表現整個市場的需要,投資者可以透過暗盤交易于上市前提前買入該股票,也可以通過暗盤賣出提前獲利了結。(一手黨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