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寶貝摔到地上不知是摔疼還是害怕,大哭起來。
你彎下腰,扶起寶貝說'寶貝,沒事,別哭,你現在長大了,是男子漢了,我們就不要哭了哈。‘’
寶貝出去玩,想要買一個玩具,但是買這個玩具不在今天的預算里,而且你也不想慣著他,讓他想要啥就能買到啥,所以,你說寶貝,不要哭,哭了也買不了。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從來沒離開過你的他在你的意料中,哭的撕心裂肺。你蹲下來抱抱他說,寶寶,不哭,寶寶上幼兒園是長大了,慢慢的要出去學本領了。
哇,以上的做法你做到了嗎?
蹲下,慢聲細語的和孩子溝通,在孩子大發雷霆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你控制住了自己情緒的小老虎。沒有用吼用權威去解決當下的問題。
這些看起來,應該已經算是非常好的母親才能做到了的吧。畢竟還有很多媽媽是連吼帶騙的解決上面的問題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雖然已經不錯了,但是,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你沒有看到。
就是孩子的哭。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理解他的哭是因為餓或者不舒服給你傳達的信息,你會注意哭背后的含義,并且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些也是孩子能夠生存下來的很重要的一點。俗話說得好,愛哭的孩子吃到奶。
長大一些后,孩子也會哭。但是,在家長的眼里,大孩子哭就是在無理取鬧,在要挾。我們往往都會選擇冷處理、強權等的方式去對待哭。
孩子為什么哭,我們心里有沒有仔細想過這些問題。
就像大人情緒不好,我們會表現在臉上,只是沒哭出聲。
每個孩子的哭的背后一定有他認為合理的原因。
摔到地上,確實摔的很疼,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慰,但是得到的是媽媽告訴自己不疼,不要哭。
小孩子會有幾種心理:
1、我是不是很膽小,這么點疼我都忍受不了,開始懷疑自己,并且慢慢學會了我們喜歡的堅強。
2、我的媽媽根本不關心我疼不疼,只是希望我變得堅強,心理好難受,降低了他的存在感。
下一次摔倒的時候,如果想讓媽媽開心,那么他就會選擇不哭,并且在媽媽面前炫耀,“媽媽,我這次沒哭,你看我勇敢不”。如果想尋求媽媽的關注,那么他可能會比上一次哭的更厲害,看我是不是使勁哭媽媽就會來關注我了。
兩種心理都不是正常的心理過程,都是違背孩子天然發育的過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那么,正常的過程應該是怎么樣的呢?
1、孩子摔痛了
也確實摔痛了,所以大哭。
2、媽媽看到了并得到媽媽的理解
媽媽俯下身子,抱著哭泣的寶貝說,是不是摔痛了,媽媽知道寶貝摔痛了,所以在哭。如果覺得不是那么痛了,我們就可以哭小聲點,如果再不是那么痛了,我們就可以不哭了,好嗎?
3、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行為
嗯,我真的摔痛了,所以我哭了,一會不是那么痛了我就不哭了。
4、媽媽做進一步的類比共情
媽媽小時候摔痛了,也會像你一樣的哭,其實媽媽和你是一樣的。讓孩子不要覺得他愛哭或者哭了就變成和別人不一樣的人或者內心有點小自卑。
5、媽媽升華解釋
不過媽媽后面長大一些就發現,其實哭解決不了問題,不過想哭一下也可以哭一下,如果能忍著不哭我就不哭了。
6、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寶貝,你摔痛了,可以給媽媽說,媽媽我摔痛了,可以抱抱我嗎?這樣子媽媽就一下子明白寶貝你發生什么事情了。
7、形成自己的認知
哭是表達情緒的,哭了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好的寶寶,但是哭也沒什么用,下次遇到事情了要嘗試下自己不哭。
以上7個步驟是我們可以借鑒著用來管理孩子哭的過程。每個步驟使用的時候都不要太過于機械化,并不是每次都需要提出來每個步驟,其中第二步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昨天我家剛好發生了一件哭的事情,我的處理方式也給爸爸很大的啟發。
晚飯后,寶爸和我帶著寶寶去陽臺做飯后游戲。在玩老鷹抓小雞游戲的時候,爸爸追的太猛了,孩子一個不小心就摔到地上,胳膊摔裂皮了,孩子大哭起來。
我趕緊過去,摟著他說,寶寶是不是摔疼了,摔的很疼了,所以哭的這么厲害,是嗎?
他點點頭,繼續大哭著。
我等了一會接著說,媽媽知道寶寶是因為疼才不哭的,如果寶寶沒那么疼了,我們就不哭了好嗎?
孩子完全不理會我說的話,更大聲的哭起來。
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的爸爸耐不住性子了,大聲吼起來,“怎么那么小氣,摔一下哭那么久干嘛”
聽到這話,寶寶哭的更大聲了。
爸爸也更加不耐煩了。
最后,我把孩子抱回家。他依然在那里抽泣。
我就給寶爸說,這個時候寶寶應該是想爸爸抱一下。希望得到爸爸的理解,讓爸爸知道自己哭不是無理取鬧,是真的摔痛了,也希望爸爸不要生氣。
老公聽到我說的話之后,還是露著笑臉抱起了寶寶。
并且像我說的那樣對寶寶剛才的行為表達了理解。
孩子很快就不哭了。
我接著對寶寶說“寶寶,下次如果摔痛了,爸爸說你, 你想讓爸爸抱抱,你可以給爸爸說“爸爸,我想你抱抱”。”
相信通過這件事情,孩子一方面感受到了家長對于他滿滿的愛,在乎的是他好不好而不是他乖不乖。另外一方面,他也會看到自己哭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也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表達自己的感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前面也提到過,很多家長的做法是對孩子的哭置之不理,只看到孩子哭的行為,而沒有看到孩子哭背后的原因。長期這樣,孩子很可能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反正你看不到我,我就直接關起來好了。
有一個特別極端的例子,一個孩子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哭起來了,媽媽使勁罵他,你哭啥,整天就知道哭,任由孩子在那里哭泣,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眨眼睛,一緊張就眨眼睛。形成了保護性的強迫癥。
所以,忽視孩子的哭可能出現很多壞處:
1、錯誤理解哭的作用,把哭當成是一種手段
2、錯誤定義哭的行為,把哭當成是一件不好的不勇敢的行為
3、錯誤的使用哭的行為,用哭來威脅家人來達到自己的手段
而我們看到孩子哭并理解孩子哭的正確做法,可以看到長期的效果和好處。
1、正確理解哭的作用,哭是因為我痛,不痛的時候就不哭了。
2、正確定義哭的行為,哭是我的一種情緒,就像笑也是我的一種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為了幫我把內心的心理表現出來。
3、正確使用哭的行為,我覺得痛或者不高興的時候我可以哭一下。
4、能夠主動控制哭的行為,因為我是被理解被看到的,慢慢的會知道哭其實也改變不了我痛的現實,所以慢慢的學著不用哭表達,而是用語言表達。媽媽,我摔著了,覺得好痛。
孩子哭后面有大學問,愛哭的孩子問題一般都好解決,就怕孩子什么情況下都不哭了,那就真的麻煩了。所以,我們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孩子哭背后的信號,看到孩子的哭,才是開始解決問題的開端。
二寶媽嗎,科學育兒踐行者。歡迎添加微信號:15019265381,一起探討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