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插件的名字相當好看,叫做低頻騎士(也許只是我個人翻譯而已),而使用起來也很不錯的。這是一個傻瓜式自動壓縮器,把她掛在音頻軌上,選個范圍即可實現效果不賴的自動壓縮。Bass Rider在Waves 9的Bass分類目錄下,分為標準版和現場版(Live)兩大版本,而這兩大版本又可以細分為單聲道和立體聲兩聲道版本。標準版可用于一般的混音后期(插件延遲42ms),而現場版則可作用于現場音樂表演的壓縮控制(延遲僅5ms)。
? ? ? ?其實要說界面區別的話,只是現場版比標準版的右下角多了個標志:“現場低延遲”;而單聲道和立體聲版本對比起來,根本找不出任何區別。
低頻騎士
以立體聲標準版為例。
【A】目標音量條(Target):顯示被掛上Bass Rider的軌道音量,音量條中的推子可以理解為壓縮器的閾值。當閾值在音量條峰值左邊,壓縮器更傾向于衰減目標音量;當閾值在音量條峰值右邊,壓縮器更傾向于增益目標音量。推子中間的紅線相當于壓縮范圍的中間值(圖中F的三角形和紅線)。推子的可調節范圍是0到-42dBFS,默認值為-14dBFS。
【B】靈敏度(Detect Sensitivity):影響騎士推子(圖中G)的精細度,往Hi的方向調節,騎士推子移動得越精細;往Lo的方向調節,騎士推子移動得越粗略。
【C】反應度(Detect Response):調到Slow,騎士推子越遲鈍;調到Fast,騎士推子越好動。
【D】溢出屏蔽(Ignore Spill):其實這個旋鈕作用并不明顯,據說明書所言,如果低頻噪音(嗡嗡聲)過大,可以把溢出屏蔽往右調。
【E】硬件渲染(Artifacts):據(說明書)說也是調節關于插件硬件模擬之類的東西的,當噪音被檢測并且被放大時,可以往右調這個旋鈕。調節這個旋鈕的同時會影響靈敏度,所以靈敏度旋鈕也要重新調節。
【F】壓縮范圍(Range):相當簡單粗暴地選擇目標音頻的壓縮音量范圍,可調節的范圍是1dBFS到24dBFS。中間的三角箭頭是目標音頻安靜時的閑置值。下方的數字表示壓縮范圍的大小(dB)。
【G】騎士推子(Rider):本插件的主角,一個自動控制的推子。當你設置好目標音量條和壓縮范圍之后,騎士推子就可以根據音頻的實際情況進行自動壓縮調節。當然你也可以手動調節推子,但是釋放鼠標之后推子還是變回自動調節的狀態的。下方的數字代表當前的壓縮調節量。
【H】輸出增益(Output):簡單來講就是騎士推子處理完音頻之后,用戶可以再手動對音頻做一下增益或者衰減再進行輸出。上方是電平燈,輸出電平過量會被點亮。下方的數字是輸出增益/衰減量。
? ? ? ?傳統壓縮效果器會更傾向于“壓縮”,而低頻騎士則更傾向于“選個音量范圍”。個人比較喜歡把低頻騎士作用于一些失真電吉他,電鋸lead,或者配角低頻音色,只有簡單快捷地把配角音色的音量控制到位,才能混出一個好聽的工程!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進群交流:VC編曲混音交流群 434394064;二次元翻唱后期交流 4656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