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KCP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勉強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話,恐怕只會失望而已。——《挪威的森林》
小!黃!書!
這是對村上春樹這本《挪威的森林》的第一印象。也讓我聯想到,在上學期放假回家的火車上也讀過一本很露骨的書,那本書叫《發條橙》,可與這本書相比,那僅僅是毛毛雨,是冰山一角罷了。
不暴露本性的說,這樣的描寫我非但不反感反而很喜歡,不是因為能讓人想入非非,而是這樣的青春更加的真實,這就是我們青春中一部分,無人能幸免,只不過,現實中無人敢去表達。每個人其實都是老司機。
渡邊徹是書中的第一視角,他在生活和愛情中摸索,掙扎,孤獨與死亡圍繞在他身邊,終得以成長。“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有那么幾個朋友,有幾個愛人,敢死隊是舍友也是精彩的笑料,木月和永澤是好同學,可是一個在十七歲就死了,一個為了抱負考去國外。在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有活力的綠子之間猶豫。可當一位位都消失在渡邊的生活中,留給渡邊的也就是孤獨,彷徨了。“我現在在哪里?”,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身旁洶涌而過的車流和喧鬧的市聲帶著城市的氣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構成了空曠又擁擠的環境,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就是青春的癥候群,迷茫,不知方向,恰恰如此,成長也浮現其中。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后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后,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這是讀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但就被他的風格所吸引,這是我沒見過的,是獨樹一幟的,最給人想象力的,獨具匠心的是作者的比喻,一些毫無關聯的事物在作者的手里卻結合在了一起,出人意料,卻也合情合理,讓我很欽佩村上春樹,同時,望塵莫及。
“喜歡我到什么程度?”綠子問。“整個世界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無法去表達更多,我能想像的這樣的書之所以聞名的原因,不僅因為作者辭藻文筆,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的時間段與人有不同的交流,給人不同的感受,不能說它前衛時尚,因為它根本就沒有過時落伍過,時刻保持著它旺盛的生命力,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樣子在等待你去暢讀。
迷茫的人請來這森林里走一走,釋放自己,舒緩自己;
過來人請再回這森林里看一看,把玩無奈,把玩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