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吞吐量:
?一個系統的吞度量(承壓能力)與request對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緊密關聯。
單個reqeust?對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統接口、IO影響速度越慢,系統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統吞吐量幾個重要參數:QPS(TPS)、并發數、響應時間
QPS(TPS):每秒鐘request/事務?數量
并發數:系統同時處理的request/事務數
響應時間:?一般取平均響應時間
TPS和并發數時常會被搞錯。
區塊鏈的評價指標常常提到TPS,但是TPS和去中心化是有矛盾的。中心化能提高TPS,但是也是權利集中的一種做法。而區塊鏈不是為 TPS的而生的,如果我們需要更快的TPS,現有的銀行系統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另外 去中心化的程度和TPS 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很多TPS的取代是以犧牲網絡 去中心化的程度來獲得,我個人覺得,單純為了追求更高的TPS,反而是沒有意義的,特別是當網絡如果只有幾十個大的全節點之后 (這個不就是銀行的早期階段嗎?),再高的TPS,很多時候意義也不大。
TPS對具體的事物是有意義的,但和加密貨幣背后的理念需要一個折中和平衡。 因為傳統IT技術對分布式系統,已經有幾十年的研究,所有基于BFT和各種變種的算法,都可以獲得很高的TPS,但是其中心化程度都比較高,普通人在網絡中是無法獲得對等的權利的。 如果無法參與網絡的監督和驗證,其實使用現有金融服務也綽綽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