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春節開始喜歡大張偉的,作為一個地下音樂愛好者,早年間也對他的音樂沒什么感覺,也對他本人了解不多,后來初一夜里偶然間聽了他的前兩張專輯,聽了靜止,泡沫,挪威森林,一下就喜歡上了。聽音樂多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聽的越多就越挑剔,就越難一下子喜歡上一首歌,覺得聽這么多年音樂又到了這種感覺太好了。
再后來,得知這些都是大張偉十五歲作詞作曲全部一人完成的,覺得太牛逼了,更想了解他本人的一切。下了一個b站,這個春節什么也沒干,把關于他所有的視頻看了一遍。徹底轉粉了,年少成名,家境一般,后期為了生活轉型,具體的不多寫了,大家如果對他感興趣去看吧,我只想說,大張偉你是我第一個喜歡的藝人。
就像猜火車里講的好,誰都不會一直年輕,最終頭甩不動了,pogo不動了,自己都不好意思管家里要錢了,青春的美夢結束,像火柴一樣可憐,就會越來越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大老師人生課堂更新鮮---------------------
<對于大張偉老師的個人世界,想說很多話,有時候不想與人分享,但想想還是寫出來吧,和各位大老師的粉絲分享。純屬個人看法,千萬別戰。
有朋友評論說他是音樂版周星馳,特別同意。同樣是天賦異稟,同樣是出身草根,星爺用自己的電影詮釋著無敵也是一種寂寞,大張偉則用快樂掩飾著自己的悲傷。看過星爺一些采訪的朋友都知道,星爺接受采訪的時候話不多,是羞澀的,甚至有些拘謹。和電影里他出演的一個個活躍的角色判若兩人。而大張偉無數個采訪,包括有爸爸媽媽出境的采訪,也都提到了大張偉生活中會很安靜,甚至孤獨。家境并不富裕,年紀輕輕經歷了太多過早讓他們丟失了保護和安全感,太知道自己要什么,讓他們把全部時間都去用在了工作上。而同時,他們都選擇保持單純,拒絕圓滑和世故,因為那就是他們自己。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很多人選擇混娛樂圈,而他們則專心做娛樂圈里的匠人。他們是優質內容和服務提供商。
大張偉老師注定是個矛盾體,少年時代學霸身份和對叛逆文化的追逐是那么對立。面對采訪時的嬉笑怒罵和他生活中的孤獨是那么對立。對搖滾樂發自內心的熱愛和他現在的工作角色是那么對立。這一切成就了大老師的獨一無二。
除此以外,覺得他是個心特別重的人,絕不是完全不在乎別人看法的。有時候我總想,大老師深夜,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翻出他少年出道的專輯,面對網友們底下的評論和留言,也會唏噓,也會動容哭泣,也會罵街:媽的,沒辦法啊操!老子生錯了地方,要是老子生在美國,還有他媽綠日什么事兒,這輩子都他媽不會上綜藝節目的,果兒遍地都是,E罩杯以下不考慮?,F在...睡覺吧,明天還有通告要上呢。
答應我吧大老師,掙夠錢了,退休了再做一張你想做的專輯吧,也許那張專輯不屬于搖滾樂,不屬于朋克,也許比誰都深情,但一定是最代表你自己的音樂作品,就像你十五歲的時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