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物質的總量哪怕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交易,幸福能夠無中生有的產生。
人與人之間開始服務,市場機會發展起來,經濟就會發展起來。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有交易就會產生貨幣,就有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有了貨幣也就有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對稱,然后就會有中間商。
有人的地方就有情緒,就有輿論,就有外部性。
2 馬糞爭奪案
鼓勵創造財富,還是鼓勵對財富做標志?
鼓勵創造財富,人們才會去積極創造財富,積累財富。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只有那些讓社會里每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效率決定了公平,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的考量,兩者是一體的。
企業經營的內部管理成本和外部協作成本,可以通過外包等手段協調外部協作,內部管理成本過大,內部利益分配出現問題。
存量和增量的問題,存量是已有資源的瓜分,零和博弈;增量是拓荒,是從外部轉化新的資源,創造財富。
3 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經濟學研究比較和選擇的學問
做出正確的選擇,要首先得把比較的東西拿出比較,比較時不僅要看見那些看得見的東西,同時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看見看不見的東西要靠想象力,做決策時充分考慮看不見的東西。
4 經濟學不關心陰謀論
經濟學家研究的是事與愿違的規律
美好愿望不一定帶來美好結果。
壞人干壞事影響有限,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人是有能動性的,政策制定以后,人是有能動性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對策,往往事態的走向,會與預想的有很大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