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不學禮,無以立。”從牙牙學語開始,一個人的禮貌也就開始養成了,幾乎言談舉止均能表現一個人的禮儀修養。
有一句話常說你把春天留給了路人,卻把冬天留給了親人。想起以前經常在外玩得不亦樂乎,回到家就不顧形象,隨意使喚爸媽給自己倒杯水,拿下毛巾……爸媽想坐下來和自己聊聊天,就不耐煩地丟了一句:我累了,要睡了,記得給我關下燈。后來在外上學了,發現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個電話或是發微信和爸媽聊聊天,說說今天發生了什么,有什么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有時候還自言自語,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只知道在爸媽面前不管說什么都沒有包袱感,直接從一個話題終結者變成了話癆。
對待朋友亦是如此,閨蜜常打趣說對別人我的態度都非常好,反倒對她們有時就冷得像塊冰,什么都聽不進去。直到后來,我慢慢發現,世界太大,一個人有再大的魅力也是顧及不到每個人對自己的想法的,所以無論別人對你有什么樣的看法,都不要輕易被別人的一兩句話所影響,特別我是一個很容易受人影響的人,又很容易對人好,這么多年來,我的情緒起伏不斷,只有最親的人經常為我的情緒埋單。
所以我覺得最不禮貌的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熟悉和最親密的人,習慣成自然地不懂禮貌、不會溫柔、忘記感恩,不是大呼小叫、不停抱怨,就是懶得搭理,卻把過多的耐心和寬容留給了陌生人。
因此我想我要繼續修養的禮貌就是放下倔強,真誠勇敢地表達對親人以及對友人的愛。
而對于身邊的人或有所交際的人,若要表現情感上的尊重,我覺得其禮貌有雙重,在于既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
當面對匆匆忙忙的路人,你不應該盯太長時間甚至停下來討論,無論你看到了多么落魄多么尷尬的情況,也不能嘲笑,看過了就算了,言多必失,你的禮貌是對過客最好的尊重。
當與人交際,法國有句諺語:客套話如隔著面紗接吻。我理解的意思應是禮貌性地說話會讓人覺得不過分親昵又是對自己的一種友好尊重。
當交談甚歡,亦不可盛氣凌人。譬如我是個相當固執己見的人,我認定的事實便雷打不動,還一定要告訴別人就是這樣的,沒錯的,我知道的,就通常導致一棒子打死沒了下文,這都是由于我并沒有尊重他人的情感立場,一不小心就自說自話,現在我覺得這應該是不禮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