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微博和微信一直被劉鑫和江歌的事件刷屏,可是我從來沒有打開過,因為我對這些社會新聞什么的一向不感興趣,聲音太多,得不到什么信息。可是陸續聽了幾個大咖的語音課,圍觀了幾個微信的公眾號。發現他們也都在對這件事從自己的角度發表自己的意見,為了不至于一頭霧水,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所以我看了一下。
說實話,看完了以后我是不敢說話的。這并不是因為我沒有是非觀。而是首先我從小到大就不會臧否人物。我覺得我對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其實并不是十分清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其次,我覺得網絡上一大群人一邊倒的對一個人進行道德上的抨擊,其實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
第三,我個人有個習慣,遇到什么事情我會習慣性代入。如果我是劉鑫,我一定會像她那樣,因為我也是個熱心人;
如果我是江歌,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我會怎么樣?當我真的設想自己是那個躲在門里的人,我會怎么樣,我問自己。捫心自問,我不敢保證我一定會怎樣怎樣。所以我只配保持沉默。
其實對我們旁觀的人來說,我們能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得到什么樣的收獲。才是最實際的吧。
我發現很多公眾號和大咖們對這件事的觀點很有意思。
其中熊太行《關系攻略》中的觀點是:要遠離那些未獨立成年人。
他把劉鑫這樣的人概括為一種名字叫關系未成年人的物種。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那種嬌滴滴的弱女子。
在我們身邊,像劉鑫那種自己不夠獨立,完全依賴別人的人,仗弱欺人的人其實還是很多的吧。
那么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擺脫這種吸血鬼,不要落到好人總是輸家的下場,大咖為我們總結了一些觀點。
他告訴我們,只有善良應該是不夠的。我們的善良,其實是有底線的。那么什么樣的人,是關系未成年人呢?大咖為我們總結了如下幾點:首先、嚴重依賴自己父母的人,幾乎都不是什么成年人;
第二、總是情緒化的表達自己的決定,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第三、沒有界限感,跟你好的時候特別親密,財產、男女朋友都沒有分寸,還認為這是和你關系好。
第四、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推給別人,如果是合租的話,一定是那個從來不打掃的那個人。
第五、自己不愿意拿主意,什么事都要問別人,喜歡那種別人為她操心的感覺。
第六、喜歡遷怒于人。
第七、財務狀況一團糟,經常舉債或者借錢。
第八、一般把自己的麻煩變成別人的麻煩。總是把自己攬下來的麻煩交給他們吃定的人去解決。
第九、為情而生的人。總是說有你真好。其實,說沒有你我不能活的另一面就往往是離了我你也別想活。
第十、如果你不能確定一個人是不是獨立?那他一定不獨立。
作者說,我們成年人就應該跟成年人一起玩兒,更容易成事,活的也不累。
嚇死寶寶啦!習慣性反省,代入一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突然發現,我好像真的是有一點點哎。比如說特別習慣于依賴特別好的朋友。不過我的方式都是取長補短,我會用我的特長幫助別人,她用她的優勢來幫助我,所以還好。
我的身邊好像也沒有這種未成年人,這樣我就放心了!
生命已逝,無法追回,我們只能祈禱。逝去的人心安,活著的人平安。
無戒365日更挑戰營第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