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是第一次看著節目哭了整場,稀里嘩啦的比平時我們和她發生爭執的時候還動情。
頭一次主動叫我們老實坐在電視前,認真的觀看節目,我們有時候看的笑了,她還嚴肅的告訴我們不許笑!要體會不易。
01
《變形計》的故事結構簡單,就是性格乖張的城市富二代和生活在邊遠山區家庭落魄的農二代互換生活的故事。
再簡單不過的人設和最極致的環境設定,注定讓節目充滿著憤恨、憐惜、諒解、溫情和希望。
小時候把《變形計》當娛樂節目看,總覺得正義上來了,想把城市小孩揍一圈,讓他不那么囂張;又看著農村小孩對新世界的驚訝眼神,倍感憂傷。
我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說我是個憤青也不過分。這種貧富差異巨大的交換生活,也顛覆了我的意識。
02
游戲是我上學時候最迷戀的一件事。
小時候沒有錢買電腦,就跟著對面哥哥的家蹭,時常一蹭就是一天,中午飯都不愿意回來吃,我們每次這樣,都把我爸媽搞得不好意思。
隨后中學家里條件好些了,買了臺式機,終于可以不去蹭玩了,在家還經常偷偷玩,導致母親把電腦鎖在了臥室里,擋住了我們玩耍的途徑。
那些年啊總要為電腦吵架的,那一年國慶母親和父親回鄉補辦結婚證,七天七夜啊,我和弟弟硬是連著開了7個通宵,我白天他晚上。
就這樣不浪費一分鐘,瘋狂的游戲。長假結束了,電腦機箱冒了白煙,嚇了我們一大跳。就是睡著了滿腦子也都是游戲里格斗的場景,現在想想都有些神經質了。
按我母親的說法,我就該參加變形計,而且我還能帶著我弟弟一起去。我笑著對我媽說:"媽,不可能的,我這個樣子還不及人家城里小孩性格乖張的1/10,別人不能要的。"
當然我們也不會成為農村小孩去交換,畢竟父母給的不算是頂尖,但也算得上中上了,日子過的有些漂,中等偏上吧。
我是成為不了節目里的主角了!現在長大了想想,還好我沒去,去了估計就真的毀了。
03
每一次看著懂事孩子的潸然淚下,看著霸道孩子的怒火中燒,再一次次觀看中,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
我開始思考,這個節目的意義。
都說主角只有一個,那么這兩個交換的主人公誰究竟是主角呢?
看的多了真記不清哪個農村孩子了,都清一色的懂事,可憐,但卻記不住任何事跡和名字。
倒是這些性格乖張的小伙們我還有印象,那種奇怪的發型,到處奔網吧的身影,還有最后悔恨的淚水,都讓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其中一個叫"趙迪"吧。
這些故事看過了,還能留下印象的估計就是主角了吧,越是奇特的,越容易被記住,只是那些農村小孩,就在節目結束的那一剎那,也就結束了他們的故事,又會有幾個人去關心他們呢?
冷靜的分析下來,農村孩子去了趟城里,見識了大城市的美妙,然后再返回家鄉,長了見識。
城里孩子去了趟鄉下,才知道還有這樣的生活,并且性格急劇變化,仿佛樸素的環境和民風,沐浴了他們,讓他們變得質樸,讓城里孩子的父母,感覺到了生活的希望,拯救了這些‘壞孩子’。
寫到這里感覺鼻子有些酸酸的,感覺這個故事城里孩子的變化,成了焦點,而那些村里孩子卻就只是體驗了一次,其他再無。
高二那年我去了上海,陸家嘴環路的建筑高聳入云,看著脖子都僵硬了。快節奏的生活,無處不在,讓人感到現代化城市的便利和氣息。
上海不是我的家鄉可比的,別說比,提都提不成!
那些和我一樣,去城里走過一遭的孩子們,會不會也和我一樣,被城市的光景吸引,回到家鄉成為炫耀的資本,然后面對現實卻又極度的迷茫和憂傷?
畢竟他走過的是別人的生活,屬于他的依舊是這片黃土。即便回到鄉下,告訴爸爸城市是多么的美好。父親又能答復他什么?我母親說過,最難受的就是自己給不了孩子要的。但城市生活卻也的確不是說給就給的。
他們的父母會不會責怪自己,給不了孩子要的生活?又或者殘酷的告訴孩子,那只是一場夢,讓孩子拿上鋤頭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
孩子又會不會把節目當真,對城市的爸媽還抱有一絲希望,又會不會在夢里期待自己能夠過上像樣的生活?
你可能說孩子需要純真,但經歷過這些怎么能就當走了過場,輕松的放下。而實現這個夢,又是需要多少支持的,孩子不懂,孩子也沒有辦法改變現有的生活。
對于農村孩子,這個節目仿佛是選中了他,中了次大獎,來個幾日游,然后假期結束,各回各家,完畢就真的結束了。
04
作為觀眾我們無力改變任何東西,即便我們知道這些城市孩子,節目之后大多依舊飛揚跋扈,霸道橫行,看不出一點改變的樣子。
他們更有甚者還因此成為名人,有了自己的粉絲,用自己的粉絲多了一條致富的道路。
村里孩子們連手機都沒,怎么能夠在祖國的角落里,引起關注?
節目實在是有些不公平了,為什么不讓村里孩子在變形計的過程中收獲的更多些?讓這些孩子,體驗城市生活的時候,多準備一條路,讓他們能夠真正走向城市生活,改變孩子的一生。
讓節目成為孩子生命光芒的開始,而不是生命中的最輝煌時刻,因為后者是及其痛苦的。
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心境和階層,不可否認打破這種階層,會有新的火花迸濺出來,但這種影響確是永恒的。
我們應該更多的關心下弱者,關心他們的后續和成長,畢竟都是孩子,他們也需要關注。
如果不能給孩子生命的轉折點,那就不要打破他們生活的平衡點,讓孩子維持原來的階層生活,不要去打擾他們,至少他們這輩子是快樂的。
至于那些城里的"壞孩子",讓他們還是去專門的機構整治吧,他的父母出錢,小孩被改造,才是最合理的生意。
節目還是會依舊播出的,不指望能來個停播,或者其他轟轟烈烈的事,只希望作為觀眾和有良知的我們,盡量多關心下那些懂事,可愛,真正值得我們關注和愛護的孩子。
愿弱者能被善良對待,不要再被無情的消費和丟棄了,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有些事來的太快,未必是件好事,畢竟他們都只是孩子,更何況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