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我求職的過程當中,雖然學生干部的身份是個加分項,但是從面試官詢問的重點來看,企業對這些經歷并不是很看重,難道它就真不值一提么?本文是我對自己在本科期間參與學生社團「心理發展協會」經歷的梳理,當時我真的像創業一樣來做這件事情。
關鍵詞1:名稱架構
組織部門的名稱很重要,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表明你的定位和特色。我們最初叫心理協會,有人就會誤解是不是里面的人心理都不健康呀,所以后來我們改為心理健康協會,再后來覺得心理健康的面太窄,又改為心理健康與個人發展協會,簡稱心理發展協會或心協。我們的組織架構也是經過多次調整,最開始包括秘書部、活動部、宣傳部、編輯部、調查部、外聯部,后來除秘書部保持不變外,編輯部和調查部合為學術部,活動部改為實踐拓展部,撤銷了宣傳部和外聯部,并新成立了悟恪心苑和生涯規劃部。
關鍵詞2:組織定位
我們有三個定位分別是(1)團結聯系同學的橋梁和紐帶;(2)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主陣地;(3)廣大理想主義者和獨特前衛人士的蝸居處。對于前兩個大家比較好理解,第三個是比較獨特的地方,因為在我們的隊伍里這方面的人才相對較多,同時他們也需要這么一個平臺,所以在確立組織定位的時候就把這條加了上去。
關鍵詞3:五大體系
這兩年我們著重打造的五大體系分別是:培養、文化、宣傳、活動和外聯。
對于培養體系,我們主要是通過各種交流培訓和制度保障讓團隊成員在有所學的同時能夠有所為。我們知道人才是組織發展的核心,也知道培養體系對于我們這種小眾學生組織的重要性,所以從始至終我們就極為重視對人的關注與培養。這幾年心協的干部隊伍從東拼西湊、適量引進、完全自足到現在的略有剩余,足以顯示出我們的培養成果。同時,我們也極為重視傳承在培養體系中的作用,要求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從傳承的角度出發,每次工作結束完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并記錄在案。我們就是希望通過培養體系把心協的積淀傳承下去,這既包括有形的各種總結和記錄,也包括無形的經驗和體會。
對于文化體系,我們始終圍繞「心協人」的概念來開展快樂心協建設,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大家感受心協、享受心協。同時強調心協的特色和新組織的定位來提高集體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危機感。文化是一個學生組織的靈魂,什么樣的文化造就什么樣的人,我們的理念是做好事的同時,玩的開心也很重要。
對于宣傳體系,我們主要是以活動為載體,以心靈使者為切入點,以「悟恪心苑」為平臺,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做事情不僅要做的好,還要喊出來才行,雖然我們沒有傳統的宣傳部門,但我們的理念是要依靠每個「人」來實現,我們希望每個「心協人」都能做到「呵護心靈,助人自助」。
對于活動體系,我們主要是構建了以「三心兩翼」品牌活動為主,其它活動為輔的特色活動體系。我們知道活動是一個學生組織發展的基礎,但是活動只是開展各項工作的載體,我們不會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更不會搞面子活動。整個「三心兩翼」的內涵也隨著形勢在不斷發生變化,最后確定為以心智拓展運動會、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和心靈大觀園活動為「三心」,實踐拓展和生涯規劃為兩翼。
對于外聯體系,我們主要是抓好兩個圈子,內圈是學院各兄弟組織,外圈是其它學院心理協會。內圈自不必說,我們曾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三進」活動:進宿舍、進網絡、進社區,但這些想法最后沒能成功實施。后一個圈子也是極為重要,除了我們要承擔考核評比的任務外,我們也希望心協能夠「走出去」博采眾長。后來有個機會就通過聯合外國語、歷文和材料學院心理協會搞了一個「四院心協大聯歡」活動,并以此為契機開展了相關交流和合作。
關鍵詞4:悟恪心苑
理學院分開后,原有的報紙名稱「理園心舟」已不再適用,后來我們根據學院的名稱,采用了諧音的方式最終確定了「悟恪心苑」作為心協運營的報紙名稱。悟,感悟;恪,恪守;悟恪,物科。再后來,我們又做了人人網的公共主頁和飛信兩個平臺,也都命名為悟恪心苑。這樣再加上已有的QQ群等平臺,「悟恪心苑」就成了我們的一個多方位的宣傳平臺。其實算起來,我們也是濟大最早的一批使用人人網進行宣傳的學生組織,那時候公共主頁還沒有放開,必須要通過審核才行。我們曾想過把這個平臺拿出來公用,最后并沒有實行,后來想在心理協會體系構建一個系統平臺也沒有成功實施。再后來,我們就直接設立了悟恪心苑這個部門,后又經過開拓,產生了「悟恪劇團」,切入了DV劇等新的領域。我們曾經考慮過是否應該把心協的名字也該改為「悟恪心苑」,但這樣一來名稱對別人來說不易理解,還牽扯到組織和部門的名稱區分,所以就作罷了,但「悟恪心苑」逐漸成了心協下屬的子品牌,這是當初我們并沒有預料到的事。
關鍵詞5:規章制度
我們總共有會議、日常工作、請假、輪值、綜合考評、退會轉部、財務管理、心靈使者、獎懲、換屆十個制度。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輪值、綜合考評和心靈使者制度,輪值制度主要為了加強對團隊成員的培養,讓他們在一個更高的高度進行思考鍛煉,也為了加強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所以就出臺了此制度,經過實驗,此制度實踐起來有一定效果但還有很多需要總結的地方。綜合考評的想法是好的,我們也為此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對于我們這種小眾學生組織來說性價比并不高,所以后來基本上是形同虛設。心靈使者做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點,我們從一開始就把它納入協會,后來就直接把他們放在生涯規劃部內進行統一管理,并出臺了相應的考核機制。我們曾計劃籌建心靈使者委員會,但經過實踐發現不如把它們直接納進來管理更為方便。我們曾經努力促進心靈使者「班委化」,以提高心靈使者開展工作的效度,但實施起來并不算成功。我們也曾積極推進過「心理助理」的建設,想把它打造成另一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抓手,只可惜后來隨著學院的分離,「心理助理」設立的大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也就放棄了這方面的努力。
關鍵詞6:長遠規劃
我們將組織策劃好活動,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更為豐富的有特色、有意義、有傳承、有創新、有影響、接地氣并和專業更好結合的「非常6+1活動」,嚴格把握活動準入條件,規范活動策劃、組織、后勤、外聯工作。我們將努力開拓新領域,創新活動開展形式,完善創新活動提案制度,同時切記浮躁,著重抓好日常工作和內部建設,在「開源」的同時注意「節流」。在這里面,「非常6+1」是我們的活動準入門檻,必須滿足至少四個條件的活動我們才會搞。這兩年,我們做了很多「開源」,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開源的,但同時我們也做了很多「節流」,可搞可不搞的堅決不搞,比如心理情景劇大賽這個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活動,之所以放棄是因為它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它所起到的教育意義非常值得懷疑。還比如,我們曾把資助服務中心合并后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開拓相關工作,希望把貧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愛心資助」做為一個重要的方向,可是后來經過實踐效果不好也放棄了。我們也曾想進入「志愿服務」領域,可是考慮到這兄弟組織有重合也放棄了。
我們將夯實發展之基,在學院迎新、運動會和科普月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并積極配合大學生心理發展服務中心的工作。夯實發展之基的提出是我們危機感的體現,在濟大許多學院并沒有心理協會,大部分都是作為一個部門放在學生會或者自律會里面,因而我們始終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這也體現在我們的戰略轉向上,以往我們定位自己是一個「學生社團」并不需要承擔太多學院安排的工作,但后來我們開始積極參與學院的重大活動并將戰略定位轉為「學生組織+學生社團」。
關鍵詞7:問題回答
1.我們在做一件什么事?
我們就是一個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學生組織,所以怎樣把這個東西做實真的很關鍵。
2.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組織?
一個特色鮮明,規模適中,每個人可以從中有所學、有所為、有所樂,溫馨的、獨特的、純碎的學生組織。
3.我們想要達到一種什么目標?
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搞幾個活動,也不是為了拿什么獎,我們更為關注的是人的成長。
4.我們面臨的困難?
我們所首要面臨的就是人才問題,包括很多想法無法實現,很多工作無法開展,一些活動做的不夠專業等就是缺乏相關的人才,但這個東西可遇不可求,所以培養體系就很關鍵,最起碼要有人能撐得起場面。還有傳承問題,學生似流水,一屆又一屆,有很多東西不好傳承,這里面不光是各種資料,還包括經驗教訓等等,以往的積累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就會使得工作很難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我們學的是物理或相關專業,怎么把專業和工作更好的結合一直是個很大的難題。同時,做為一個理工科的小學院,學生人少課多,組織活動也非常困難,尤其是在每年的活動月期間,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場大戰,還好我們這支隊伍已經連續三年獲得了優秀組織獎,證明了一個小規模的理工科學院也可以走出一條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道路。
5.如何組建的團隊?
心理健康的工作在理學院時代就一直存在,學院也不可謂不重視,但一直無法拉起一支隊伍,后來從其他學生組織抽掉了部分人來做還是失敗了。10年馬老師擔任大一年級的輔導員,這次在她的支持下組織了第一批隊伍,我當時擔任副主席,但半年后理學院分開了,我們大部分重點培養的干部和干事都分到了數學那邊,物理這邊主席團只剩我一人。第一年我只能從班里拉了一批人過來,一多半的部長是被我拉過來的,其中有4個還是我們宿舍的。第二年的時候我從外部成功引進了2個人做部長,后來這兩人也都進入了主席團,就這樣我們的隊伍才逐漸完善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