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孩都喜歡讀童話故事,故事中美好的結局呵護著孩子對這個世界美好的憧憬。BUT,現在有一種聲音在呼吁讓孩子遠離“童話”。一些家長(尤其是爸爸)認為,公主、皇冠、漂亮的衣服這些東西會腐蝕孩子(尤其是女孩)的心靈。
還有一些家長(多數是媽媽)認為,童話會讓孩子固執地相信善良、相信惡有惡報,長大后變傻,被欺負,不如讓孩子學些知識。的確,就像在電影《灰姑娘》中,觀眾們更喜歡“壞后媽”的角色,認為她有能力、有自我、懂得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從這一點來看,許多童話似乎都有些落伍。
去年的圣誕節,寶貝幼兒園的微信群家長們熱熱鬧鬧的討論了一番這群小可愛們為迎接圣誕老爺爺做的趣事~
“我家那個小東西讓我給他買了只大大的襪子,說是好讓圣誕老人多裝點禮物給他”
“那我家閨女還好,只是老想著從門口放的圣誕樹上面找到新的禮物”
“這都還挺好啊,小樂樂還讓我給他拍圣誕鹿呢”
......
家長們為這群小可愛的童言稚語展開了愉快的討論,不由得感嘆小寶貝們都被童話里這個鼎鼎有名的老爺爺給洗腦了。這時候,有個家長突然說了一句話,讓群里的氛圍陡然一變。
“昨天倩倩問我圣誕老爺爺會給她準備什么禮物,我直接就告訴她,哪有什么圣誕老爺爺送禮物,那都是媽媽精心給你準備的。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不要信里邊的鬼話啦。”
那到底應不應該告訴孩子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是虛構的呢?
【正方觀點】:應該說出童話的虛構性,并引導孩子認知真實的社會!
單純美好的快樂故事只是生活的部分,我們實際的生活往往并不只充滿了歡笑,有時還會遇到兇險,誘惑、離別、甚至是死亡。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讓孩子在步入成人的現實社會之前得以認識一個真實的世界,并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反方觀點】:不應該說出童話的虛構性,呵護孩子的童真更重要!
童話故事是沒有時限的,即使是今天的孩子,也會喜歡,因為直到上學之前,孩子們都是將動物、物品或植物看作與活生生的人是一樣的,他們可以獨立地在現實和虛幻的行為中轉換,能夠自然地接受童話故事里的形象,童話故事滿足孩子對神奇的夢幻的濃厚興趣,為孩子創造了夢想、圖畫和奇幻的空間。
人總是會長大的,當我們告別了童話,告別了童年,我們變成了大人。于是我們哭著發現,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在現實里我們固然看得到灰姑娘的南瓜馬車和水晶鞋,卻永遠等不到她和王子的美滿結局;固然看得到王子闖進荊棘密布的城堡,卻永遠等不到吻醒睡美人的那一刻;固然看得到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卻永遠難逃被人類屠宰的家禽的命運。
誰讓我們幸運的擁有一具沉重的肉身?我們看到了生活著的真實的世界,看到了熟悉的真正的人性。而是這殘酷的真實的世界生活最基本的認知。親愛的家長,這時候您會怎樣告訴孩子童話故事呢?您是支持正方?還是反方?
童話里面有善良的仙女,也有邪惡的巫婆......有美好的愛情和親情,也有壞后媽用刀子砍頭,用剪刀剖開胸膛取出心臟,用絲帶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藥給人吞下......您會怎樣給孩子講童話,指引寶貝認識這個復雜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