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我的夢,那白墻黑瓦、小橋流水、綠蔭蔥蔥的場景,是我心中難以抹去的印跡,也是我猝不及防間就會引發(fā)的一陣悸動。
如若你也愛江南,因她的花紅柳綠,因她的細軟輕暖,也一定是因為她的白墻黑瓦,她的小橋流水人家。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我小時候記住的第一首詩詞。那個時候,老媽有一本原木色手縫的細長筆記本,她在其中一頁上寫下這首小令,并在詩詞旁畫上幾筆河水,一棵老樹。她一字一句地念,我一字一句地跟讀。大概也是那個時候,那句“小橋流水人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我并不知曉馬致遠筆下的這句景致是哪里的風景,他出生于河北,故居在北京,并非江南人士,但那小橋最多最美的,流水最為彎折潺潺的、人家煙火最為旺盛裊裊的,莫過于悠悠江南古鎮(zhèn)的河畔巷陌。
若不是生于這古鎮(zhèn)中,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走進那窄窄長長斑斑駁駁的老巷子,立于煙氣籠罩的拱橋上放眼對岸河棚燈火,好似所有的古鎮(zhèn)都是一個模樣。或許,這水鄉(xiāng)古鎮(zhèn),并不是用來賞的,是用來在此細細生活才能品出其中味道,才能真正感受到那魚米水鄉(xiāng)的恣意。
說到古鎮(zhèn),最受人們追捧的莫過于兩個地方——烏鎮(zhèn)與西塘。
千年古鎮(zhèn)之烏鎮(zhèn)
江南古鎮(zhèn)眾多,烏鎮(zhèn)出名甚早,黃磊和劉若英的一部《似水年華》照亮了這個小鎮(zhèn),讓它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
劉若英在2007年曾為烏鎮(zhèn)拍過宣傳片《生活在夢里的烏鎮(zhèn)》,那時游人還沒有那么多,她在巷弄里游走,弄口早點鋪的蒸籠冒著層層熱氣,遮擋了去路,她淺笑著說,“遠離紛亂的都市,我來到這里,停下了腳步。寧靜,可以讓傷感隔離;時間,真的不曾改變什么。光影里的小橋流水人家,滿載的是生活里的飽滿的笑容。放開手,送走煩惱。時間改變過許多事物,卻不曾改變過這里。那個笑得像花兒一樣的孩子,一個輕快跳舞的女子,還有,我的赤子之心。生活在夢里的烏鎮(zhèn)。枕水江南,烏鎮(zhèn)。”那片子大概講的是一個傷情的女子偶然間遇到這樣一個滿是安寧,富有生活氣息的小鎮(zhèn),看著這青青河畔,水鄉(xiāng)人家的悠然愜意,心情也就莫名好了起來。
2010年她又一次為烏鎮(zhèn)拍攝宣傳片《來過,便不曾離開——烏鎮(zhèn)》,這一次,那些生活氣息不再,呈現的是這個小鎮(zhèn)也可以給予你城市里的繁華享受。片中的女子儼然游人模樣,“沉醉溫柔的水,寧靜的時光,又回到夢里的烏鎮(zhèn),親切的微笑綻放在我的心里。人生就是一路不斷的驚喜,一刻輕松的停留,真能嘗到生活的滋味,似水年華的美好回憶,照亮著記憶的角落,我不再是過客。來過,便不曾離開——烏鎮(zhèn)。”
正如這兩個片子的變化一樣,烏鎮(zhèn)大概就是這樣慢慢變成商業(yè)氣氛濃重,盡是游人身影的景點。五六年前我便去過一次烏鎮(zhèn),當時只是一個平凡周末,游客卻滿滿當當,四處飄著導游的小旗子。有些路段,你并不想走,卻被游人簇擁著簇擁著就到了別處。去年這一趟遇到的行人,更是摩肩接踵。
不過烏鎮(zhèn)里景點頗多,如果不嫌那人山人海,在人群眾晃晃悠悠,仔仔細細觀那古建筑物、古木雕也是很有趣味,烏鎮(zhèn)分為東柵、西柵,其中有茅盾故居、木雕館、江南百床館、宏源泰染坊等等十幾處,不過因為進入每個景點要刷票,所以只能觀賞一次。
很多人因為宏源泰染坊里那掛著高高的藍印花布而心生向往,五六年前去時,花色還好,如今去了,那布大概風吹日曬久了,被游人拽來拽去多了,還沒來得及更換,已經是褪去了許多顏色,多有破舊之感。
當然,去到這些小鎮(zhèn)不可少的就是嘗嘗著南方的小吃,如果不是南方人,那桂花酒釀、三白酒、梅干菜餅、姑蘇餅、脆青梅、各式糕點都可以嘗嘗。
在逛一個集市的時候,逛著逛著便走到了盡頭,其實是攤位的盡頭,那些空著的攤位延伸出去的是空空的街道,和身后喧囂的人潮形成鮮明對比,那一吵一靜之間不過一步之遙,踏入那靜中,便是生活,而轉身之后便是旅游了。我們身處紛繁之中,不過也是來耍鬧一番,湊個熱鬧,填個飽腹罷了。
千年古鎮(zhèn)之西塘
西塘,是要晚上去的。夜晚的西塘,越夜越瘋狂。
我也曾四五年前到過西塘,再去時,西塘也有了許多變化。
這次去的時候,是從酒吧一條街的那個入口進去,晚上游人接踵而至,售票的阿姨大爺多少有些架不住這架勢,很多人都是從收票人胳膊下竄過去了,人多雜亂,你若面善,一閃而過,他們也不攔你。
剛走入酒吧一條街,著實被嚇了一跳。前面幾家酒吧幾乎各個都是充滿著震耳欲聾的DJ聲,光彩奪目的燈光,門口也多是拉客的服務員,大聲吆喝著、扭動著,一副燈紅酒綠、烏煙瘴氣的場景。想著幾年前也只是零星兩三年家酒吧是這番模樣,不想如今卻成了常景。
當然,徑直向前走,街里就靜了許多,也會有一些安靜的酒吧。晚上逛這小鎮(zhèn),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身處何處,于是就在巷子里兜兜轉轉瞎逛,遇到一家賣小吃的,好像叫臥龍民居,一堆夫妻倆做的東西,看上去挺干凈,有冰鎮(zhèn)黃桃、涼粉、龜苓膏、酸梅湯、甜酒釀丸子。吃了涼粉,和北方完全不同,脆脆的,看上去很小的一晚吃起來卻很容易飽,本來想每一樣都吃上一碗,結果吃了涼粉和龜苓膏就吃不下了。在吃的時候,一對安徽的夫妻也是坐在旁邊的木長椅上吃他家的東西,老婆吃了一碗之后覺得有點撐,于是便和老公坐在那里,說消消食再吃。那個姐姐性格很是爽朗,見著客人都會幫忙招呼,讓老公跟著幫忙,老公也是十分寵溺她的樣子。我和朋友在一旁被這一對夫妻甜得夠嗆,那個女人的眼神也讓我想起那段時間打過一次照面的恩愛夫妻,被寵愛的女人,眼神都是那么相似。
人群紛至沓來,這古鎮(zhèn)風景美是美,但一定要和愛的人再來一趟,在人群中牽著手走一遭,看著路看著燈看著行人,看著你。
玩的時候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不想有個朋友也在這鎮(zhèn)上一家店里,她給了我位置,我和朋友尋了大半天卻總也找不到。最后地圖顯示差不多幾十米,卻怎么也看不到對方,在煙雨長廊處硬生生找不到方向。后來因為朋友拉著我去趕時間,只能就此匆匆別過。
轉身離去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場景多么相似,熙熙攘攘的人群堆擁在石橋上、煙雨長廊中、窄小的弄里,河水搖曳著河棚上的紅色燈火,你在擦肩而過的行人中穿梭著,轉身、眺望、回首,可惜卻沒有看見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若是時間充裕,在一家滿是古風的民宿住上一晚也是很有風味。特別是住在那種原本就是居民的房子,轉過幾個彎才找到地方,清晨時分,房外零星的人踏步聲,開門,便是斑駁的青墻青石板和抹不去的青苔,再去村子的街口吃個早點,那份清晨里水鄉(xiāng)的靜謐,讓人大為知足。
閑坐在燈火通紅的河棚邊的美人靠上,枕著一襲悠長又幽靜的小鎮(zhèn)流水,聽著吱吱呀呀的搖櫓聲,淺斟低唱,隨著河對岸傳來的歌聲用手指輕敲著木欄桿,閉目養(yǎng)神,小憩一番,或不慌不忙再做個片刻美夢,如此才真正將這江南水鄉(xiāng)的恬淡靜雅潛入懷中。
也許這水鄉(xiāng)風情也是那繁華世界的一抹夢境,只為在匆忙間尋片刻悠靜,得一時竹打水聲的歡喜,偷的浮生半日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