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Sir評價了郭敬明的《爵跡》。
這事本來也說完了。
分分鐘可以拿諾貝爾金雞獎呀
但Sir發現漏了一件重要的事。
不是“面癱”的偶像,也不是混亂的敘事……
有一件事,跟《爵跡》這玩意不太搭。
是,范冰冰。
該片所有主演中大銀幕經驗最豐富的一個。
也是《爵跡》里唯一一個能看得出在演的角色。
你看哈。
其他角色都像單機游戲的設定,任務清晰:
陳學冬扮可愛,撅噘嘴眨眨眼;
郭采潔最厲害的就是,一言不合翻白眼;
林允只需要發脾氣……
而相對的,范冰冰主演的鬼山蓮泉,這個角色有層次。
從使徒晉升為亞斯藍,成為第一個五度王爵兼六度王爵,整個過程中,她經歷了被追殺的心悸、被誤解的無奈以及王爵兼哥哥的生離死別。
最后內心充滿了仇恨。
為了說明她性格的變化,導演讓她在成為王爵后,把發髻解開,讓長發飄舞。
總之人物性格相對豐富,該有的情緒都有。
那么,問題來了——
有一部面癱戲里有一堆花瓶。
其中有一個,演技還行發揮到位,那么,她算花瓶嗎?
……算。
拿《爵跡》來證明演技,就像拿身高來證明才華一樣,Sir都是不同意的。
但你要說,范冰冰完全沒演技,就是一花瓶,Sir也不同意。
讓Sir小聲告訴你……范冰冰有希望成為好演員,特別是,當她遇到那種角色。
哪種?
你們在想啥呢?
好,下面聽Sir細細分析:
首先,要把金鎖、金大班、武媚娘等大量追求新奇艷的電視角色撇開。
這些角色的目的,只是讓范冰冰的名字保持家喻戶曉的地位。
對她來說,拋拋媚眼、梨花帶雨啥的,那都不是事。
Sir主要想說的,是范冰冰的大銀幕之路。
真正從電影演員的身份來考量范冰冰,從馮小剛的《手機》開始。
在當時經紀人王京花的強烈要求下,范冰冰出演了一個“小三”。
對于一個偶像明星來說,這種人設,有風險。
但好在有劉震云的劇本、馮小剛的執導、葛優的神演技護航,范冰冰不但沒有陷入形象危機……
相反,一個演技基礎原本薄弱的女星,就此起步了。
她有效地發揮“原始資本”,成為畫龍點睛的“銀幕性感符號”。
因為這部電影,她獲百花獎影后、金雞獎最佳女配獎。
……雖然這兩個獎都沒什么份量
此后戲約不斷,加上當時經紀公司華誼的背景,大量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尤其是合拍片)找上門。
雖然大部分都是演花瓶,但數量真的很大。
范冰冰也因此得到一個“女戲霸”的稱號。
據09年《南都娛樂周刊》報道:
僅一年時間,范冰冰就陸續接演《新宿事件》《未來警察》《麥田》《十月圍城》《東風雨》《觀音山》《日照重慶》《新少林寺》等片,數量之多,類型之豐富讓人咋舌。
事實上,小范每一次出手,都會流傳出耐人尋味的幕后故事:
她在《新宿事件》中“踢走”張靜初。
她說服何平在《麥田》中放棄郝蕾。
要知道,后面兩個在當年,都是公認的“有演技”。
據悉,陳可辛在籌備《十月圍城》時,最初是排斥范冰冰的,覺得她身上“性意味”太強。
但范冰冰一方面憑借強大的交際,另一方面靠玩命干活贏得角色,也贏得陳可辛的一句評價:
不要低估了范冰冰的能量。
在殺青宴上,曾志偉對范冰冰說:
我覺得你會成為內地的梅艷芳。
可能因為有所觸動,范冰冰當場摟著曾志偉抱頭痛哭。
范冰冰這樣拼,應該不是為錢。因為誰都知道:拍電視劇更來錢。
也應該不是為了撕掉誰。
她清楚自己的表演基礎差,沒有嚴格的科班訓練,所以只能下苦功。
她曾說,張曼玉也是演了大量的花瓶,才成影后的。她還年輕,只要多演,說不定哪一天就碰到好角色了呢。
《清潔》讓張曼玉成為戛納影后
此外,只要一直能出現在劉德華、成龍這樣的大牌演的電影中,觀眾也會逐漸形成一個印象——
范冰冰的名字,跟大片是掛鉤的。
廣撒網、不挑食。
所以有時你會覺得,她怎么演了一些……畫風不對的影片。
比如韓片《登陸之日》、查理·德莫執導的古代中國題材《畫框里的女人》,還有好萊塢的《X戰警:逆轉未來》。
……當然還包括《爵跡》。
呵呵,她就是為了占個坑,讓你總能看到她啊。
并且,范冰冰似乎也不太挑角色大小,只要角色對她的品牌“有利”,比如能強化她的明星形象,增加話題度。
《泰囧》,她真的演了彩蛋——寶寶的夢中情人范冰冰。
首映那天,范冰冰大方出現,還跟王寶強親昵互動,全場歡笑鼓掌。
會玩,加分!
還有與章子怡合作的《非常完美》。
當時都在炒兩大女星互相撕的話題。
實際呢?范冰冰戲里戲外的人設高度統一,感覺反而蹭了章子怡的熱度一丟丟。
精明,加分!
如果說范冰冰只會粗放型經營,濫拍濫演,那又是把她想低了。
范冰冰的聰明在于,她會抓住真正的機會。
《手機》是第一次機會。
然后她找到李玉,一個女導演。這是第二次真正的機會。
女人不但可以為難女人,也可以非常懂得塑造女人。
是李玉,改變了范冰冰的表演方式,把那種風騷蝕骨的俗世性感進行剝離、提煉,保留了接近中性的豪爽,加入了更高級的性感表達方式——
在畫面里呈現出不加修飾、更接近欲望本身的一種天真的性感。
她們合作的第一部電影是《蘋果》。
李玉讓范冰冰放心,因為她要范演的激情戲,是基于真正生理邏輯的表演,而不是做作的哼哼唧唧。
范冰冰扮演的洗腳妹,穿得土,說話怯,給人一種靦腆、弱勢的村姑印象,這樣的反差很新鮮。
范冰冰識貨。
為了兩人合作的第二部電影《觀音山》,范冰冰不惜違約,飛掉了郭德綱的《三笑》。
片中,李玉又讓范冰冰的演技升級了。
這次換了一個路子,演一個不好好讀書的小飛女南風。
說話走路,都帶著酒吧的風塵氣。
隨著劇情展開,整個角色又有了變化,變得內斂、沉靜。
導演通過剪輯、特寫,不斷突出范冰冰。
范冰冰不用做太多,只需要把她最擅長的動作做好,就好。
比如,撥弄頭發。
但這一次,你不會覺得是賣弄風情,反而很有生活韻味。
再比如,火車穿梭在山洞的戲。
帶著一些性暗示,李玉仍然把范冰冰拍得很釋放,很有詩意。
范冰冰&李玉&方勵的組合,之后又拿出了《二次曝光》《萬物生長》兩部作品。
范冰冰很幸運。在李玉的鏡頭里,范冰冰成了電影的“繆斯”。
所有角色都圍她轉,每句臺詞也很給力。
比如這句:
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他在將來、不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都無法安寧。
李玉從女人的角度,重新解構了范冰冰——
一種類似女權主義的進攻性,與“范爺”的稱號里外呼應。
哪怕是被強奸的“蘋果”一角,你別忘了,電影最后也是女人贏了。
蘋果和梁家輝的太太金燕玲達成默契,梁家輝和佟大為兩個男人,最終被證明了猥瑣和畏縮。
是李玉發現了范冰冰的秘密:
她很適合出演男性壓迫下,體現了女性覺醒意識的那類角色。
慢慢的,這一屬性也被其他導演發覺。
這次,又是馮小剛。
從前他讓范冰冰演花瓶。
現在他打爛了花瓶,把里面禁錮的女人捧了出來。
《我不是潘金蓮》的絕對主角,就是李雪蓮。
從官員到屠夫,各色男人圍繞在旁。
一場現世的浮世繪中,李雪蓮就是一面圓圓的照妖鏡。照進現實,照透人心。
所以范冰冰并不是什么都會演。
遇到爛戲,她逢場作戲。
而遇到很懂她的導演,遇到一個真正為她寫的角色,那么——
她才會演,才演得好。
Sir覺得在國內同級別花旦中,范冰冰是最有表演野心的。
她通過緊密鑼鼓的布局,完成了多樣化的角色類型積累,跨度之大也很驚人。
她不太適合臺詞多的角色,容易出戲。
但靜態表現上卻有她的細膩,很擅長用肢體表現情緒,特別是挑逗。
也適合和相對弱勢的男演員對戲(比如韓庚、馮紹峰)。
比起商業片里的“花瓶”,文藝片才是她真正使勁的方向。
你看,她不是剛憑《我不是潘金蓮》,在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上拿了影后?
還有之前的《觀音山》,是東京電影節影后。
說不定再過幾年,范冰冰會成為真正的演員。
因為像她這種聰明的女人,知道等待真正適合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