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訂閱了得到上,劉潤老師的《商業洞察力30講》,里面由因果鏈組成了各種增強回路、調節回路、滯后效應,再由其組合組成了各種商業模型,尤其是當劉潤老師通過各種回路的組合,形成了其自身的增長飛輪,這一段讓我拍案叫絕。
于是乎,我開始思考,我作為產品經理,它的增長飛輪是什么。
一、核心存量
在互聯網世界里,產品經理的核心存量是什么,對于產品經理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是產品,做出一款成功的產品。產品經理之間,有做過成功產品的產品經理始終會讓人高看一眼。一個成功的產品,其背后的產品經理也會逐漸被人熟知。最重要的是,能做出成功產品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各方面素質都到位了,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產品。
二、關鍵因果鏈
找到核心存量之后,通往它的關鍵因果鏈的因是什么呢?我認為是產品能力。產品能力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做出一款成功產品的充分必要條件。產品能力是一個籠統的說法,里面包含溝通能力、商業洞察力、用戶心理洞察力、交互及審美能力等多種能力。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把主要精力和資源都放在如何提升這些產品能力上。
三、增強回路
增強回路需要把各個關鍵因果鏈串在一起,形成一個不斷增強的閉環。思考之后,我畫出了我認為的產品經理的增強回路“賺錢(+)→學識(+)→產品能力(+)→成功的產品(+)→賺錢”。把賺到的錢,投入學習當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學識,不斷的精進,將學到的知識用到產品工作當中,不斷的增強自己的產品能力,最后做出產品,甚至成功的產品,賺到錢后,繼續投入到學習當中,形成循環。有了這樣的增強回路,也就更加清晰哪些是自己應該投入足夠精力去做的事情,而哪些事情是可以放棄的。也許同樣200塊錢,訂閱一個產品相關的專欄就比充值游戲點卡更值得去做;每天上下班兩個小時,看一些行業或產品相關的帖子,就比泛泛的看看新聞和刷抖音更值得去做。
四、調節回路
盡管存在這條增強回路,但七步之內必有天花板,那么限制繼續增強的天花板是什么呢?我認為是公司。任何一個成功的產品都屬于一個公司,而產品經理不過是公司里拿著固定薪水的普通人而已,產品盈利多數給到公司,產品經理只有名沒有利,想要賺大錢,只拿固定薪水可不行。所以在互聯網圈里,但凡有一點想法的產品經理,都會時刻瞄準機會,一旦機會來臨,跳槽自己創業??墒?,沒有創業基因和想法的同學犯愁了,難道未來就只能拿著固定工資當打工一族嗎?
五、增長飛輪
亞馬遜增長飛輪的精髓在于,飛輪不止一個,到了一定條件,還能啟動第二個、第三個飛輪,加速旋轉。那么產品經理也有這樣的增長飛輪么?我覺得是有的。
在增強回路中,產品經理一旦做出了成功的產品,就能夠啟動第二個飛輪“成功的產品(+)→好的平臺(+)→前沿思想和一線實戰(+)→產品能力(+)→更成功的產品”。當產品經理做出了成功的產品之后,就一定有籌碼可以選擇一個更好更大的平臺來施展,在BAT這樣有眾多明星般的一線產品,且有濃厚學習氛圍平臺中,既能獲得前沿思想,又能獲得一線實戰的套路和經驗,產品能力自然更上一個臺階,做出更加成功產品的概率也更大了。
一旦做出的產品足夠成功,那么你不想被人知道都難,此時,你的第三個飛輪即將啟動“成功的產品(+)→個人品牌(+)→連接大神(+)→產品能力(+)→更成功的產品”。產品越成功,你可以通過你的產品來為自己帶流量,進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個人品牌,或者說,越多的人會因為產品而知道你。一個領域足夠優秀的人,總能吸引同樣優秀的人為伍,甚至一些你曾經仰視的大神,通過鏈接這些高質量的人,碰撞出靈感和發現新機會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運氣好,還有可能遇見能拉自己一把的貴人,或在全新的藍海做出更加成功的產品,或就此轉型告別打工生涯。
小結
究竟什么才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溝通能力、挖掘需求、還是交互能力,我也一直在想,也一直沒有答案。至少今天拍腦袋想出來的產品經理增長飛輪,能讓我在產品這條路上更快速的成長,越來越接近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