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李子柒再度火了,只不過這一次,當她再度躍入公眾視野的時候,免不了身后的各種爭議。
就在大眾輿論褒貶不一的時候,主流媒體力挺李子柒,不論是央視點名報道表揚,還是白巖松為其正名,他說:“現在不是李子柒有多少問題,而是李子柒太少了。”
可能有人會問,李子柒是誰?
通俗說來,她有點像是美食博主,不過和其他博主不同的是,這是一個能在田里插秧、在竹林挖筍、在荷塘采蓮、在森林里縱馬揚鞭的“全能型美女”,更有網友說:“她除了不會嫁給我,其他什么都會。”
她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的粉絲數相當可觀,甚至在Youtube上坐擁700多萬粉絲,與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CNN不相上下。
在國外友人一片叫好聲中,關于她的無數質疑紛至沓來,有人質疑她假、做秀、有替身、有團隊在運營、不是真正的農村生活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玩味和揣摩的現象,不論是對今天的李子柒,還是對社交媒體上任何有知名度的人來說,想必都不會感到陌生。
而今天,我就想從這個現象入手,談一談我們溝通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情緒。
一、
情緒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在溝通中,有一個經典的“三七定律”,大概意思是說:真正影響溝通結果的,70%來自于情緒,只有30%來自于內容。
那么問題來了,情緒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它又是如何左右我們的言行,乃至于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深遠影響的呢?
來訪者孫婷(化名)最近好不焦灼,她感覺自己再也不想上班了,也想像李子柒那樣,成為一枚傳播中國文化的網紅——既不受上班的束縛,又能拿到可觀的收入,想起來就很美好的樣子。
但作為一名職業咨詢師,我們不能被來訪者表面的說辭所帶偏,還是需要搜集足夠多的信息,分析來訪者想法的背后事實。
經過分析得知,原來,孫婷在職場中的人際關系是讓她倍感頭疼的部分。
孫婷大學畢業后考到了一家事業單位當老師,然而她覺得,領導和同事似乎總是在“打壓”自己,處處給她使絆,這才是讓她非常惱怒想要離職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交流中,我覺察到,孫婷對于外界信息的解讀才是讓自己深陷困擾的根源所在。
二、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緒的真相,我們需要明白情緒的表層來源,那就是,對于外界信息的誤讀和曲解,才是一個人情緒的直接原因。
放在孫婷的案例中分析。
為了核實領導和同事對于孫婷所謂的“打壓”和“排擠”,我問了對方幾個問題:
對方有過什么言行,讓你產生了被打壓和排擠的感受?
他們的這些言行,是只針對你才有,還是對其他人也有過?
其他人對于他們的言行,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
......
孫婷在這些問題面前有些支支吾吾,看的出來,她之所以情緒失控,是因為對于信息容易產生誤讀和曲解。
簡單來說,任何溝通大體可以分為四步:
1、表達者(甲)的意圖;
就是表達者(甲)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2、表達者(甲)的表達方式;
表達者(甲)根據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自己的方式予以表達出來,傳遞給信息接收方(乙);
3、信息接收方(乙)對表達者(甲)給到的信息做出解讀和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乙會參考當時的感受、過去固有的習慣、模式等等;
4、接收者(乙)根據自己的解讀,給予表達者(甲)相應的反饋;
這個反饋,有可能是正面的,有可能是負面的,取決于上一步,即,乙是如何解讀和處理甲方表達的信息的。
在人際溝通中,充斥著各種誤解;而在上述四個步驟中,最容易引發偏差和誤會的,恰恰在于2和3這兩步。
一場有效的溝通,表達者是否能夠根據接收者的程度和特點,將信息精準無誤地傳遞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它涉及到對語言的掌控力和對人的敏感度;而接收方是否能夠不加以個人主觀色彩地予以接納與分析,更是一種修煉——后者往往會將自己過去經歷的創傷和不好的體驗,不自覺地將理解投射到對方身上,造成了信息的誤讀,產生了武斷的判斷和激烈的言行。
三、
放在孫婷的案例中。
事實上,孫婷的領導對她的要求也好指責也罷,本身的動機和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他們剛開始很看好她,希望她能快速成長,甚至領導也透露過讓孫婷未來接手某個部門的工作,等等。
但可惜的是,一是領導的表達過于直接,說話語氣也是不容置疑的,這讓孫婷很容易感受到強勢及壓力;二是領導對孫婷的器重,難免會引發其他同事的不滿,而孫婷又不擅于處理這部分關系,聽到同事陰陽怪氣的話語,只能藏在內心不敢表達不滿的情緒。
深挖下去,孫婷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小時候父母常常不在身邊,導致內心安全感缺失,對于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過于看重,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總能讓她腦補很久,加上她的自我價值感較低,覺得周圍很多人都對自己不友好,于是越不想和人打交道,就越不會和人打交道——由于這部分能力和經驗的缺失,使得她在人際關系中總是誤讀對方的意思,常常自我攻擊,這讓她備受困擾。
有那么一次,孫婷無意中看到李子柒的視頻時,她不禁眼前一亮:這不正是自己向往的生活嗎?看似與世無爭、歲月靜好,還能輸出中國文化,又能賺很多的錢......
通過咨詢,孫婷外向活潑的個性被激發了出來,聽著她滔滔不絕的講述,我問了她一個問題:“你知道李子柒最近飽受爭議嗎?不妨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紅了,能受得了這么多的謾罵和攻擊嗎?”
孫婷怔住了。
我告訴孫婷,我非常鼓勵每個人都要找到屬于自己的路,但與此同時,我更想提醒大家的是,對于任何事情我們要學會客觀地分析,方能做出理性的決策。
四、
如今的李子柒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網紅,她的影響力之大、傳播度之廣,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問題是,看似各種爭議的背后,何嘗不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呢?
按照李子柒現在的影響力來看,我們更需要從品牌的角度分析她走紅的這件事。
1、品牌真相不等于事實真相;
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真的非要完全符合事實嗎?
例如,小野二郎因為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迅速躥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講了一個好故事,但是這家的壽司的做工和質量是否真的是世界第一,還有待商榷和驗證。
也就是說,品牌故事是否要完全符合事實真相,實則不是品牌本身需要承擔的責任。
這就好像我們上學時讀的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那樣,叫做“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換句話說,李子柒拍攝的農村生活被人詬病為不真實,我認為這一點完全沒有討論的必要。
因為熟悉品牌常識的人不難理解一點,那就是,李子柒的視頻本來就是一種藝術加工之后的作品,她不僅僅傳遞農村生活,更有脫離世俗的美感以及各種手作的展示,這是讓很多人趨勢若騖的原因,也是她的視頻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2、成功是內外因的共同結果,我們既要看到偶然,更要明白必然;
不論是視頻還是文字,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內容才是最核心的依托。
如果你沒有穩定而富有特色的內容,機會多半是不會找到你的;即便找到你了,給你這樣的機會你也抓不住。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身邊有些博主漸漸具備了一些媒體資源,正在著手建立自己的“MCN內容矩陣”,很多人趨之若鶩,覺得自己離成功似乎差的就是資源了,果真?
據我的了解,很多人即便加入了某個大V旗下的矩陣里,由于內容不過硬,照樣吸引不來相應的扶持機會和資源。
也就是說,在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眼光只盯著外部資源和機會,卻沒有相應的實力,成功依然和你我無緣。
——這才是最扎心的部分。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李子柒剛開始拍攝視頻的時候,和很多自媒體博主一樣,沒有資源,有的只是夜以繼日的勞作和死磕,在沒有團隊的時候,她凌晨起床,一個人學習了視頻制作的各種技能,做出的視頻略顯生澀也不如現在的流暢,更沒有今天的質感。
她持續穩定而有特色的輸出吸引了某位網紅經紀人的關注,在2016年中旬簽約了一家MCN機構,有了相應的資源扶持和專業的團隊,李子柒的視頻如虎添翼,進入了快速傳播階段。
所以,在我看來,李子柒的努力和勤奮是真的,她后來吸引到一些資源和機會多半也是真的——成功本來就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認知即事實;
很多質疑她視頻內容的人,總在批判她的視頻違背了真實的農村生活,但實際上,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嗎?
除了闡述的第一點,品牌真相不等于事實真相之外,還有一個點在于,人們相信的所謂事實,不過是他們愿意相信的部分。
要知道,觀看她視頻的人不計其數,難道我們不知道這和真實的農村生活有出入嗎?
李子柒視頻里傳播的古樸和唯美,才是最讓我們心動的部分,因為對美好的期待和向往,我們還是選擇不去戳破這一真相,這就好像“童話”對于我們每個人的意義一樣——現實已經很殘酷了,我們只需要在她的視頻中得到一絲美的安慰和疏解,又何嘗不是比事實本身更為重要的價值呢?
最后還想提醒一點,那就是——
李子柒能夠有今天的成功,除了外部資源和機會,和她本人的能力、氣質、性格特點乃至品格等因素密不可分。
因此,對于很多類似于孫婷這樣的上班族而言,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將它作為一個愛好去培養,不要急于跳槽,因為只有你做了,才能知曉其中的艱辛,以及,你是否擁有足夠的熱愛、能力和耐力,去等到機會的垂青。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咨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咨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咨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干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