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在上海,女兒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說一個大人嫌孩子吵鬧,就把一個世界地圖撕成很多份,要求孩子把世界地圖再拼回來。
這個坑人的爹想,小樣,這你不得拼上老半天啊。
誰曾想,過了沒多久,孩子就拼好了。
爹納悶兒的問,娃呀,你是腫么拼出來的啊?
娃說,爹啊,你傻啊,地圖背面是一個人像,我把人拼出來,這個世界就拼好了。
。。。
爹,思量良久,說:一個人對了,那么你的世界就對了。
上面,就是我的娃給我講的故事。
(2)
這個故事一點都不陌生,我早就聽過。
但是這個故事是有問題的。
問題1,技術難度,根本不可能發生
即便世界地圖背面是個人像,撕碎之后,是不能根據人像就拼回來的。
我們假設世界地圖是四邊形,我們看一下自己的照片,會發現大量的空白區域。你是沒有畫面之間的聯系信息,支撐你拼好的。
對比一下世界地圖和人像圖:
如果你認為,技術上可以實現的話,你可以如法炮制,給你的娃去根據背面的圖片拼一拼看,你娃會不會說你缺心眼兒?
爹啊,娘啊,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嗯?
(2),即便真的發生了,也得不出雞湯結論。
退一步講,講我們簡化一下故事,如果世界地圖背面,是拼音掛圖,則完全可能了就。
因為信息量足夠支撐整個地圖了。
那為啥故事的始作俑者要說背面是個人像呢?
就是為了要得出雞湯的結論——你這個人對了,你的世界就對了。
實際上,根據這個拼圖,最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解決你不熟悉的問題,可以從你熟悉的關聯問題入手。
(3)
那么,為啥我們辣么喜歡這種毫無邏輯的雞湯故事呢?
原因無外乎,你自己傻,你老師傻,而且不愿意自己去問個為什么。只喜歡拿結論,不追究過程。
你說,一個拼圖事件,跟你自己怎么做人和你的世界,能直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地圖背面是一坨便便呢?
(4)
作為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相信老師的故事也就罷了,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應該相信什么?
至少不應該相信這種狗屁不通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