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從選書、購書、讀書、筆記和活用五個方面來幫助你和書打交道。
關于選書:制作自己的購書清單
本書的方法是:1、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書。2、讀書的目的很明確3、能夠排除干擾,做到主動選書。通過這3種方法,你就可以制作自己的購書清單了。
購書清單的作用:
1、它可以幫你找到你真正想讀的書。
暢銷書一定是你最感興趣的書但是未必是對你最有用的書,或許只是書名讓你最感興趣。在購買暢銷書之前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本書對我的實際幫助是什么,你讀這本書的動機或目的性是什么?
有些暢銷書在你購買之后就沒有讀過,根本原因就是沖動消費。總是想著“這本書或許有用”“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了解啊”,在不知不覺中你就選擇了購買。
2、它可以讓你在不斷添加書名的同時讓你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拿著這樣一份清單去書店,要做的事情就會一目了然。 首先,找到清單里列的那些書。其次,看到實物后判斷要不要購買。最后,排除掉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購買。
關于購書: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如果一開始就用上購書清單,購書流程會變得完全不一樣。購書清單就是格式如下的一張白紙。平時看到不錯的書,就可以在這里填寫下面三類信息。
① 書名 ② 作者名 ③ 出版社名
以這三個信息為線索,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了。去書店以后要做的事情很簡單:翻開目標書籍,決定要不要買。這就是購書的確認工序。
關于讀書&筆記
如果讀書不做筆記,就如水漫石頭,看完沒有印象,你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沒有產出。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讀書的目的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學習,而不是模仿評論家的做法,學習并吸收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語句才是最重要的。反過來說,如果有些信息對自己來說無關緊要,那就干脆丟掉。讀書的重點是自己認為哪些內容重要,并將其徹底消化。從這一點來看,寫在讀書筆記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話。
創建自己的“讀書速度”
現在網上的各種速讀方法滿天飛,通過訓練你還也許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方法真好,提高了你的閱讀效率。但是有一點你不要忘記,就是每個人的知識積累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在某一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知識,那么你在看與該領域相關的書籍時,可以很輕松的通過上一句話來預知下面將要出現的內容。前期的積累會對你的閱讀產生一個加速度,換句話說就是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對你而言有些低。
如果你看到的是你從未接觸過領域的書籍,那么即使這本書的知識是入門級的,你的閱讀速度還是會放慢,因為書里面的知識密度對你而言是比較高的。
其實,讀書就像開汽車。讀你熟悉領域的書,就像在高速上開汽車,讀你不熟悉的領域的書就像在田間小路上騎自行車。這兩者的速度肯定不一樣。你要做的就是要把握好速度的切換,不能一直開快車,也不能龜速前進。
尋找書中的重點的“三步走”
在你做讀書筆記之前,如果看到書上什么標記都沒有,會不知道該在筆記本上寫什么。所以,在讀書階段就要在書上做一些簡單的記號,為寫讀書筆記做準備。
第一步:通讀
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第二步:重讀
讀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第三步:標記
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后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接下來,再讀一遍第三步中的內容,把最后還是無法舍棄的內容抄在讀書筆記上就可以了。
通過以上三步讀書法,做到層層篩選,為筆記準備好素材。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這三個要素足夠讓你想起“原來那個時候我讀過這本書”。如果你還沒有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從記述這三個要素開始。除了上述三個要素,也可以加上以下兩個要素。4、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5、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寫讀書筆記了。
第一步就是寫上六位數的日期,內容要用大一些的字體,寫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換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個段落之間留兩行空白,寫起來會更輕松,還便于日后重讀、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和寫評論。首先,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經過五六遍的反復閱讀,最后篩選出的內容不會太多。 接著,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之所以把這種讀書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因其摘抄和評論并存的特征,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系一樣。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把“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落實在紙面上,就是如下格式:
【19-03-18】《暗時間》/劉未鵬/電子工業出版社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生活在信息社會的遠古人。(p88)
☆作者說現代的人們還停留在遠古人的階段,原因是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之后,社會發展迅速,工業文明到現在也不過是幾百年的時間,而人類的大腦是隨著時間不斷進化的產物,漫長的進化過程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我們的大腦進化速度過慢。我們的大腦還無法快速進化以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雖然現在是信息社會了,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吃甜食,因為人類的歷史中很少有食物極大豐富的時代。
○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就是因為習慣是自我鞏固的。
☆為什么有的人玩網絡游戲成癮,為什么有的人有煙癮?就是玩游戲和吸煙都能給人帶來愉悅感,即使你知道長時間玩游戲,長時間吸煙對人身體有害處,但你還是無法改變自己。
“○”后面是摘抄。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后面則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摘抄和評論要交替進行,是為了在摘抄以后,趁著印象鮮明寫下自己的感想。
摘抄可以促進對書的消化:1、可以加深對書的記憶。2、加深對書的理解。
評論可以激發思想的火花:看到書中的一個令你打開眼界的一句話,馬上在心中記錄你的感受,然后把它寫道讀書筆記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保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讀書時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思考的源泉。
對摘抄和評論進行明確區別,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寫讀書筆記可以鍛煉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是件一舉多得的事。
亞瑟·叔本華在《論讀書》中寫道:“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么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其實讀書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讓我們“打上了思想的便車”。我們的思想已經被自己所讀的書帶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依靠自己的思考走完思想的“最后一公里”。而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來做摘抄、寫評論生成這樣一本讀書筆記,就是以書為媒,創造出了屬于自己思想的舞臺。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磨煉出更好的原創思考。
關于活用書中知識
在讀書的過程中對書中的內容作出主動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書中的內容,把你的思考積累下來形成讀書筆記,既是一種知識的升華,又是一次思維的飛躍。
利用輸出促進思想的內化
從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再產生原創的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鋒利。在原創文章中產生的思想,也一定更加細致和深刻。在生活的很多時候,我們漫無目的的和人談話,雖然內容是松散的,但在談話的過程中,語音會不斷得到整理,思維也會清晰。
為了向對方傳達自己想說的內容,我們會自覺地把原來雜亂無章的想法組織起來,然后才能通順地說或寫出來。。哪怕是你自認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別人說明或寫下來,還是會出現很多模糊不清的內容。正因為這樣,演講和寫作都需要經過全面的準備才能開始。
知道自己要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我們才會去調查那些我們從未在意過的出處、資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補充學習的過程就像從零學起一樣,需要費不少功夫。
在劉未鵬的《暗時間》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去教一個完全不懂的人,則是一種最強大和徹底的反思途徑——因為他沒有任何的預備知識,所以你要讓他弄懂你所知道的,你就必須徹底反思你的知識體系,弄清這座大廈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么地方,一磚一瓦到底是怎樣壘起來的,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層上,然后假設你的讀者就站在第10層,指望著只要告訴他第11層有哪些內容就能讓他明白。你的讀者站在第一層,你必須知道你腳下踩得另外10層到底是怎么構造的。這就迫使你必須對你所掌握的、或之前認為正確的東西做徹徹底底地、深刻的反思,你的受眾越是不懂,你就需要反思的越深刻。
重讀筆記
書讀完之后你可能不會馬上再讀第二遍。但是為了更好的消化書中的內容,就要求我們需要重讀讀書筆記來加深理解。漫無目的地翻看筆記本的收獲肯定不大,這時就需要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或者場景來進行“重讀筆記”。每天睡覺之前,或者是每個周六或周日的某個時間來進行“重讀”。形成習慣之后,效率自然就會提升很多。
創意&信息重組
何為創意,就是把原有的原有的元素進行重新組合。——詹姆斯.韋伯.楊《創意的生成》。我們積累再多的知識,如果只是把它們堆放在角落里而不去進行整理,那么這些知識和你的大腦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時間一長,這些知識就只能被遺忘。
當我們把這些知識重新整理組合之后,就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收獲。或許你之前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馬上就有了答案,也許你對某個領域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可能是你的大腦之中產生了一個天馬行空的創意。
以上的這些內容的前提是事先做好了讀書筆記,當時的所讀所想就可以直接打包好留在筆記本里。需要創意的時候,只要再讀一遍讀書筆記,就可以直接把筆記拿來作為創意素材靈活運用。
最后的最后:如何選擇你的筆記本
我說一下個人的感受,紙質的筆記本我現在也在使用,但是一般是用來寫日記的。現在的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已經普及,隨時在線成為可能。所有我的讀書筆記使用的是“印象筆記”APP。你可以在PC端進行讀書筆記的生成,在移動端進行讀書筆記的回顧。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移動端的語音輸入功能進行隨時的記錄。另外,印象筆記APP的搜索功能非常的強大,你不會因為要尋找一個筆記急的抓自己的頭發,一本書你對一遍和讀兩遍的收獲肯定不一樣,印象筆記非常方便筆記的迭代,而且還能夠把整理好的讀書筆記分享給別人。確實非常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