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奧修的書,感覺心態平和了許多,潛移默化地受書的影響,開始觀照自己的情緒,覺知身邊的一草一木。我想,修行不必要去深山老林,古寺道觀,如我等凡夫俗子,每天面對世事紛擾,心情起起落落,若能跳開來看,把自己當成生活這出大戲的觀眾,看自己如何哭如何笑如何憤怒,便是最好的修行了。
寫在前面
像奧修系列這種關于心靈方面的書看似無用,實則最是有用,這好像與老子的“無為無不為”的思想正好不謀而合。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都是有用的可以找好工作賺大錢的知識,但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而這些其實才是對于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本篇書評打算直接從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幾件小事來引出書中的一些觀點,畢竟觀點是死的,生活才是活生生的。
一、覺知自己的憤怒
上周日晚上因為一件小事對喵先森發了很大的脾氣,帶著余怒睡去,第二天起來還能感受到心中的不愉快。然后開車去上班,因為是周一,小區的車特別多,堵在門口出不去,心里很急躁,結果在拐彎的時候因為太著急而蹭到了護欄,蹭掉了一塊漆,鐵皮都露出來了,內心十分崩潰。其實之前就在拐彎的時候蹭到過車,這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心里沮喪的要命。
就這樣帶著郁悶的心情上了一天班,到了晚上開始仔細回想這整件事情,覺察到頭腦的運作。其實這整件事情都是由于情緒失控導致的,頭一天晚上的發脾氣,早上因為車多而急躁,而對于這些我并沒有保持全然的覺知,而是完全由情緒控制,這樣一來當然不能保持清醒。
像這樣被情緒控制的情況其實在生活中太常見了,一點點小事都可以引起我們的憤怒,但情緒是一條河,它從來都不會停息,只要能在一開始就觀照到它,它就會自動消失,流向別處。關于這一點奧修的這段話解釋的很好。
“只要開始警覺一點,每當你看到有某一個問題產生,你就將所有的活動都拋開,注意去看它,向內看,看看它是什么,有時候一笑置之就足以改變它,只要笑就可以了,你就可以脫離那個惡性循環。有時候什么東西都不需要,甚至連一個微笑都不需要,只要那個注意,只要去洞察它,它就會消失,就好像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露珠消失一樣。”
關于這一點我努力在嘗試,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當我覺察到自己憤怒或者不滿的情緒時,就會開始去觀察它,然后它就消失了,不會像以前一樣一直演化下去,甚至嚴重影響我的心情。當然,我做的還很不好,否則也不會出現剛剛說的那件事了。如果我能在一開始就覺察到自己的憤怒,就不會演變成后面的結果,憤怒在最開始的時候最好處理,只要覺察它就會消失,越到后面越難遏制。奧修將憤怒分為三個階段,我認為十分恰當。
“憤怒有三個階段:憤怒先以種子的形式存在于星靈體,如果你非常警覺,你就可以感覺到暴風雨即將來臨,其實它尚未來臨,但是它已經在敲門,敲門聲非常細微,但是可以聽到。然而你聽不到它,因為你里面是一個群體,存在著很多噪音,喋喋不休,因此那個細微的聲音無法被聽到,但是如果你變寧靜一點,你就會在憤怒到達之前知道它,那么它可以很容易就被處理。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已經形成了,幾乎不肯能將那個力量推回去,事實上,你已經被占有,所以,你并沒有控制它。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是不存在的,只有憤怒存在,你的整個人都被占有了,它或許只是短暫的一個時間,但是你在它里面失去了自己。它包圍住你,你會做出一些后悔的事,但你是無助的,你就像一個瘋子。
第三個階段——當那個憤怒消失,每一個人都會變得有覺知。甚至連最愚蠢的人也會變得有覺知,之后他會懊悔,他會試著去找出借口說為什么他會生氣,他會將它作合理化的解釋,試著將責任歸給對方,歸給那個他將憤怒和垃圾丟給他的那個人,借以得到寬恕和原諒。
憤怒存在的時候,很難將它壓回去,但是如果那時候你變得很覺知,你將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你會只是去觀照它,它將蒸發掉。不可能將它推回去,它已經占據了你的身體,它將傷害你,但是它不會傷害到其他任何人。你不會對別人生氣,你只會帶著那個憤怒而沸騰,并讓它釋放到天空中。
如果你在第二階段變得有覺知,那么就只有你會受到傷害,其他沒有人會受到傷害,但是如果你在第一階段當憤怒尚未顯現之前就變得有覺知,那么甚至連你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
這個關于憤怒的三段論對我十分有啟發,生活中的很多不愉快追根溯源都可以找到情緒的根源,如果能夠在一開始就覺察到并任由它消失,那么生活將會平靜安寧的多,只是我們已被情緒控制太久,要做到時刻覺察談何容易,所以生活就是一場修行,是比打坐修禪更難的修行。
二、瞥見生命之美
最近在網上訂購了一周送一束花的服務,第一周送的是一束紅色康乃馨,剛送過來的時候含苞待放,在我的辦公桌上待了一周之后全部綻放,有一種怒放的美。有一天我因為大姨媽疼的死去活來,趴在桌上,看著這一束康乃馨發呆,突然間仿佛感受到了這束花兒生長的喜悅,它們真的是有生命的,飽含著昂揚向上的活力,開的多么自在,仿佛它們的能量也傳遞給我了,然后肚子逐漸就不疼了。說起來好像有點玄乎,但我真的體會到奧修說的宇宙萬物生活在當下的那種喜悅,當沒有頭腦的時候,才能融入進整體,體會到內在最深的安寧。
“當你放松的時候,你就變成和整體合而為一,當你放松的時候,你就不再是自我,當你放松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個人,當你放松的時候,你就變成了整體,當你很緊張,你就變成了個人,你越緊張,你就越是一個集中的自我。”
我想我的這次體驗只是一個很小的瞥見,但我試著去嘗試在無我的情況下體會大自然,在路上等紅綠燈的時候,看著周邊的樹木和花草,我以前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它們,而當我在靜心的狀況下去認真看它們的時候,才感受到它們的美好。那些樹木的姿態如此優雅挺拔,樹枝指向天空,只是自在地生長,根本不會管其他,我仿佛能體會到那種深深的喜悅,那是沒有任何目的的喜悅,是生命本身透出來的,不用追逐,就可以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