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活法。
聽過一個笑話。有個人跑去問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經驗了,為什么你還是不給我漲工資?上司說:你不是有10年工作經驗,你是把一年工作經驗用了10年。
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贏在了思維上。接觸過許多行業精英,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掌握了一些高效能的“黃金定律”。
總結起來,有7條。
01蘑菇定律
我們都想在工作上大展拳腳、一戰成名,但實際情況卻是,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被關注,只能做點雜事。
得不到指導和提攜,偶爾還會被指責、批評,就像長在陰暗角落里的蘑菇,自生自滅。
這個現象有個專業名詞,叫做蘑菇定律。
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的蘑菇,只有長到足夠高、足夠壯的時候,才會被人關注。
而那段在黑暗中結繭的時光,是最最難熬的。
放棄誰都會,只有懂得蟄伏的人,才會羽化成蝶。
當你被看作是“蘑菇”時,再怎么拼命強調自己是“靈芝”都沒用。只有利用環境,盡快成長,從蘑菇堆里脫穎而出,人們才會看見你的價值。
02備份定律
程序員編程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備份。萬一硬盤故障、代碼丟失,沒有備份,損失就會相當慘重。
備份,就是另一手準備。
人生也是如此。
當你只給自己留了一種選擇,一旦那扇門被關上,便只能做困獸之斗。備份,就是另一種可能。
西方一位哲人說過:“學習用左手剪指甲,因為你的右手未必永遠管用。”
這就是備份定律:思路清晰的人,凡事都有兩手準備,從來不是一根筋走到底。
人人都希望歲月靜好,可現實往往是大江奔流。
可怕的不是突然的變故,而是遭遇變故之后,連選擇的余地都沒有。
給自己多一份備份,就是給人生多一種可能。
03奧卡姆剃刀定律
你知道自己一周內,處于高效工作狀態的時間有多長嗎?研究數據表明:人平均每周工作45小時,其中有17個小時是根本沒有效率的。
很多人習慣以“多”取勝,但想做的事越多,能完成的就越少。
于是,我們每日身心疲憊,又成果寥寥。想改變現狀,首先要學會簡化你的工作。
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一條“剃刀定律”,意思就是簡約法則:
像拿起剃刀一樣,把多余的步驟剃掉,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兩步可以做成,就不要三步。
高手總喜歡一招制敵,決不會啰啰嗦嗦大戰300回合再結束。
能化繁為簡的人,都抄“近道”走向了成功。
04沃爾森定律
我們努力提升專業技能,卻常忽略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信息。
很多人比你厲害,并不是能力比你強,而是知道的比你多。
想要抓住機會,就先學會發現機會。
比別人先獲得情報,并迅速采取行動,這樣的你,想不成功都難。
05蘋果定律
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先吃哪個?
最明智的答案是,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
因為,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慢慢變壞,于是你永遠也吃不到甘甜的好蘋果。
這條“蘋果定律”,在工作中也同樣適用。
有時候,讓我們暈頭轉向的,并不是因為多大的工作量,而是我們分不清輕重緩急,不知道該先做什么。
其實,先做哪件事,比做了多少事,更為重要。
這也是時間管理的第一要義: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
否則,空把精力耽誤在不甚重要的事上,真正要緊的事只會被拖延到時間的死角,無暇也無力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