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月入過萬,其實比當年的父輩們還窮
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成了都市里的白領,大多都以為自己已經優于父母輩了。春節回家被問起收入,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一線城市沒有月入過萬。其實,月入過萬比二十年前的父母輩還賺得還少。
雖然我們的工資是當年職工月入幾百塊的幾十倍,但是過去二十多年里,貨幣和準貨幣(M2)供應量增長倍數遠大于前面提到的倍數。也就是說,我們即使月入過萬,也沒有跑贏父母輩過去幾百塊收入在財富總量中的分量。
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新的分工,給了我們新的職業身份,但是本質上和過去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每天坐在高樓大廈里噼里啪啦的敲擊鍵盤和當年鋼鐵廠里的工人幾乎相差不多。所以說,我們只不過換上了新衣,看上去煥然一新,但還在父輩們曾經走過的路上繼續前行。
世界每天都在變化,我們有了更多的機遇和選擇,生命也開始有了更多的可能。物欲橫流中,我們似乎比父輩們面臨更多的誘惑考驗,能領略到更多斑駁陸離的幻象。同時,我們也疲憊不堪,汲汲而生,汲汲而死。
2、我們一輩子都在試圖走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
最近一年,社會分層和階層固化的概念在網絡上鋪天蓋地。一時間輿論喧囂,似乎出身普通的孩子就算掙扎也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再也難出人頭地了。
原生家庭,是我初涉獵心理學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詞,因為很多人的性格和心理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到底是原生家庭中的什么造成了對我們的影響呢?答案很簡單,其實就是環境,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其中包括了我們原生家庭的物質條件和最親近的人的精神面貌,在我們蒙昧的幼兒時期就開始影響我們基本的認知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最終反映在我們以后的思考方法、為人處世和人生抉擇。
很多人會有不幸的童年、窮困的家庭環境,大家都會試圖割裂與原生家庭的關系。在今天這個男權社會里,男人因為血緣關系很難割舍掉與原生家庭的聯系。但是,女人則可以通過婚姻重建家庭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所以說很多時候鳳凰女會比鳳凰男更容易融入新環境,融入現代大都市。
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的路上,其實只要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直面真正的自己,所有的煩惱就會迎刃而解。
3、 貧窮不是遮羞布,而是陷阱和毒藥
在這個世界上,財富可以繼承,貧窮一樣可以繼承。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不良思想的結果。
以前,我每每聽到身邊的人窮困過得不好,我都會心中惻隱不安,因為我也是窮人。但現在,我不會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把窮當做是自己安逸墮落不上進的遮羞布,把自己糟糕的生活歸咎于原生家庭的貧窮。
有人說:“金錢的匱乏,會直接導致一個人的認知和判斷力下降,思維方式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因為一個人如果長期太窮,為滿足生活所需,就不得不精打細算,繼而培養出所謂的“稀缺頭腦模式”。”
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我愈來愈覺得,貧窮是一個陷阱和毒藥,貧窮使人自卑,貧窮會傷到一個人的精氣神。
身邊有一個朋友一直單身,問及他為什么不找女朋友,他說現在的女孩子這么現實,沒有錢誰和你處。平時,一起吃個飯,飯桌上他吃得最歡,結賬時從不搶著買單。
不怕你窮,就怕你窮得理直氣壯。
最近,他要搬家,他說受不了市區中環內租住房子逼仄的空間和昂貴的房租,準備搬到郊區。 但是,上班要比之前多用三四十分鐘花在通勤的路上。這樣下來,工作日上下班一來一回,他要比以前多用一個多小時。我說,你白白浪費了早些下班回家提升自己的寶貴時間,為了省幾百塊錢得不償失。他說窮,沒辦法。
富人擔心明天,窮人擔心現在。貧窮的人更容易浮躁,更容易憤世嫉俗,更容易短視,急功近利只顧滿足眼前的利益。精打細算久了,容易有一種病態心理,就會為自己畫地為牢,格局就會越來越狹隘。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來講,通常我們缺什么,就會把什么看得特別重要!窮人思維最明顯的標志是:不懂得最寶貴的是時間不是錢,以為自己的時間多的是,反正也不值錢!他們缺錢,所以把錢看得特別重要。他們用耗費時間來省錢,能花時間和精力解決的問題,絕不花錢解決;能花時間和精力少花錢解決的問題,絕不多花錢解決!
其實,錢沒了,很容易賺,時間沒了,就真沒了。不得不感慨,那些花幾千塊找我定制PPT的客戶,他們才是聰明透頂的人。因為懂得花錢去買別人時間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愛不愛你不在于他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而是他在你身上付出了多少時間陪你。有時候,花錢是最偷懶的方式,也最沒有真誠。
4、二十多歲是用來脫貧而非脫單
有一個很尖銳的觀點:“動物界里,雄性常常靠年輕的力量強健的體格去打敗同類,從而吸引雌性的注意,獲得交配的權利。在人類,這種權利已經從單純的自然的物質力量演變為以金錢、地位、權力為主的社會力量,只要你占有了這些社會資源,即使你老態龍鐘步履艱難,你依然可以獲得美女的青睞,交配的權利。在人類,雌性對財富、權力總是趨之如鶩,這種力量往往勝過雄性強健的體格,因為人類的交配不再只是繁殖,更多的是一種目的,一種享受,一種交換。”
雖然這句話可能有失偏駁,過于武斷,但確實有三分道理。
網易云音樂上有一個評論被點贊上了熱門,“當我心無牽掛的時候,貧窮對我來說只是晚上吃饅頭和吃牛排的區別,無關其他。但當我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我才深深的感到貧窮所帶來的自卑。”
二十多歲的年紀如果沒有去好好經營自己,你不但將錯過日出,還將錯過晚霞。你越是優秀,你才能愛得更自由,想愛就能愛,而不是想愛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擦肩而過。
看到一句話說得深得我心,“只有當錢不再影響你的世界觀和愛情觀時,你才有資格談詩和遠方,才有資格觸及愛情的本質,也才有資格去選擇回歸歲月靜好、云淡風輕的日子。”
雖然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我們買不起的東西,但努力賺錢,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們只是不想讓錢污染愛情,我們不想再次錯過最想照顧一生的人。
先謀生,再謀愛。
5、不能突圍自己的人,可悲又可憐
蔣勛說,在陳凱歌的《黃土地》里,那群生活在一個荒涼的土地上,像土一樣,甚至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的人,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相信活著是有意義的,或許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意義。
馬瘦毛長,人窮志短。很多人被貧窮磨滅了心志,在窘困的日子里過得日益晦暗,呆滯的目光里沒有一點神采。從此,再不用去妄談什么星空下的理想和人生的意義了。
其實,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所以并不是因為你富有,你的思維就是富人思維;也不是因為你現在貧窮,你的思維就是窮人思維。所以很多人有幸在一夜暴富后,也會很快一貧如洗,因為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窮人的狀態。
如果你只關注錢,你往往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獲得了方寸之地,卻丟掉了整座城池。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如果我們不能突圍自己,突圍出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們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一副可悲又可憐的模樣。
其實,財富是多維的,多形態的。錢只是其中之一,情感、人脈、影響力、自我實現的能力等等都是財富,而財富的本源就是時間!
幸運的是,我們依然年輕,青春還有大把的時間。
我們可以在人山人海中,耽于薄酒,邊走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