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野郎心情略顯承重,因為一覺醒來就在群里收到了這樣的消息:
老實說,野郎是有點震驚的。
Linkin?Park的歌曲陪伴了野郎高中整整三年,每次去KTV,“In The End”都是做為野郎的必點歌曲。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聽不了這么躁的音樂了。
今天得知這個消息,心中無限惋惜。朋友圈發了表示哀悼的消息,還受到了他人的質疑:
說實話,這樣的評論我很不喜歡!如同評論中我所回復:沒有關注不代表沒有懷念以及感謝。
我是一個容易傷感的人。
很多的歌手、演員、藝術家,我可能并不是他/她們的粉絲、可能對他/她們不熟悉、可能只是知道有這么一個人而已。
即使是這樣,我們或多或少可能都有接觸過他/她們的作品、聽過他們的歌曲、看過他們的電影。
在當你恍然大悟:“噢!原來是他/她的歌!”的時候,才發現他/她已經離我們遠去。
試問就因為在他/她在的時候沒有了解過就沒有緬懷的資格了么?
野郎認為:任何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任何偉大靈魂的逝去都值得緬懷。
(此處為了保護他人隱私,特意將對方打碼處理。)
其實今天的發文是在野郎計劃外的,由于事發突然,野郎并沒有想好任何主題。
當然,今天同樣會分享P圖過程,內容很簡單,重點已不是P圖的過程。
只為紀念曾經陪伴了我三年校園生活的英雄:Chester Bennington
新建畫布,尺寸隨意:
將人物素材拖進來,調整到合適的大小:
接著是把人物摳出來,詳細操作我就不演示了,用你習慣的方法就好,摳出來大概是這樣:
在人物圖層下面新建空白圖層,填充一個深灰色:
將人物圖層復制一層,并且ctrl+g將兩個人物圖層建立組:
然后在組上面創建只對組影響的黑白調整圖層,參數隨意吧:
對下面的人物圖層執行濾鏡-模糊-動感模糊(我事先已經將人物圖層轉為智能對象了),參數大家同樣看效果來,制造出人物重影的感覺:
再拖入一個翅膀素材:
將翅膀移動到組中,置于兩個人物圖層的下面:
將翅膀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同樣執行濾鏡-模糊-動感模糊,參數大家看著辦:
人物處理差不多就這樣了,接下來開始進行文字排版,矩形工具畫一個矩形,無填充,白色描邊:
將矩形圖層再復制一層,ctrl+t自由變換,擺放置如圖位置:
接著打上文字:
將文字放到人物組的下方,同時將混合模式改為柔光:
把兩個矩形圖層建立組,然后添加蒙板,用黑色畫筆在上面擦去紅色方框處的部分:
這樣就差不多啦,ctrl+shift+alt+e蓋印所有可見圖層,并將其轉為智能對象:
再執行濾鏡-雜色-添加雜色,讓畫面看起來更有質感:
最后留個名字和時間把圖片導出來吧:
今天的內容到這里就差不多了,想要練習的童鞋可以后臺撩我獲取素材吧!
寫在最后:
最后這篇文章寫完的時候結果已經過了凌晨了。
多希望這是個假新聞……然而有些事情既成事實,就沒有辦法改變。愿天堂沒有痛苦!
如同他的歌中所唱:
Cause you can't come back around here
因為你再無重返此地的機會
Good goodbye
好聚好散
本文由“野鹿志”發布
轉載前請聯系作者“馬鹿野郎”
私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