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什么是RIE?起初看了一些資料,更是懷疑,我們要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玩耍而我們卻在一邊看著?難道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跟孩子在一起嗎?尤其是新生兒,學步兒,兩三歲的孩子,難道不需要大人的陪伴和引導嗎?抱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RIE的課堂。
作為一名早教老師,以及一個三歲半男孩的媽媽,我有著職業的敏感度,也渴望這些新知識能不能運用到我自己孩子的身上。但同時也在質疑著,質疑這些理念真的適合孩子適合父母嗎。
但是當我見到Deborah老師的時候,我看到了什么是從容,什么是認真,什么是耐心,什么是專業。是Deborah老師的這份認真的態度讓我們在七天的學習里漸漸的認可了這個新理念,她給我們講的每一個知識點,回答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經過認真思考,絕不是敷衍糊弄。我時常在想,如果我能夠早點接觸到RIE該有多好。那樣我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就不會那么的身心疲憊,心情煩躁至極時,也可以找到方法。甚至認為,當一個孕婦學習了RIE之后,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產后抑郁。
因為做傳統早教行業多年,我一直認為嬰幼兒是需要一直陪伴的。記得剛當媽媽的時候,為了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對兒子不間斷的陪伴,玩耍,唱歌,做游戲,那是我固有的思想觀念。如果不這樣,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往往,我通常都顧不上自己,飯吃不上,澡洗不了。當Deborah老師說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狀態就是父母和孩子都放松,孩子能自己玩耍,父母在一旁看著他,全身心的關注著他。我眼眶濕潤,對于一個全職媽媽來說,是多么需要這些啊。
RIE告訴我們給孩子準備一個完備的安全的環境,簡單的玩具,那樣我們可以在一旁觀察孩子是如何自己來玩耍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嬰兒也是一樣。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嬰兒是如何自我成長的。中國有個俗語:“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有的寶寶到年齡而沒有做相應的行為時,家長就會焦慮。但其實孩子是有自己的發展軌跡的,他自己準備好了就會抬頭就會翻身,一個小寶寶,他會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嘗試最終克服自己學會了翻身,而不是家長幫著他練習翻身練習坐。
RIE告訴我們slow down,告訴我們要慢慢來;tell your baby what you will do before you do it,告訴我們要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一個嬰兒,在做之前告訴他們我們要做什么;tarry time,給嬰兒時間去理解消化我們所說的話以及行為。
RIE更告訴我們,在照顧寶寶尊重寶寶的感受的同時,我們首先要尊重我們自己,照顧好我們自己。還記得那些沒日沒夜辛苦的哺乳,只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母乳;我們照顧孩子一日三餐,而自己卻顧不上吃飯;我們在家里陪伴孩子,已經不知道現在流行什么樣的服飾。我們過度疲憊,導致心力交瘁。這個時候,為什么不能讓別人去幫忙一下,交給老人,或者我們最信任的朋友?哪怕是出去散散步,逛逛街,看個電影,都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放松方式。
有人問,RIE是針對0-2的嬰幼兒,對大一點的孩子游泳嗎?記得剛學完不久的時候回家給兒子洗澡,曾經他最怕洗頭了。一洗頭就哭鬧大叫。以前我也會著急,趕緊洗完,他就不哭鬧了。那一次我換了一個方式,我告訴他,“媽媽要給你洗頭發了”“媽媽現在要給你頭發淋上水”“媽媽要給你打上洗發水了”“媽媽要給你把泡沫沖掉了”過了一段時間,兒子跟我說:“媽媽,我不怕洗頭了。”我恍然發現,這原來就是RIE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學會了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孩子。孩子自己可以理解吸收我們說的話,我們所做的事。
在我們的教室里,我們也開設了這樣的父母觀察課,真的很羨慕這些父母,能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接觸這樣的理念,讓育兒變得不再疲憊。就像現在在教室里一樣,讓育兒變成是沐浴在春風里,四溢的花香中,也讓父母們能夠解放自己那顆焦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