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場相親,因為是家人的安排,不好推脫,于是懷著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期待,不多想便赴約了。
一路上我一直都在猜,對方第一句話會講什么呢?會普普通通地說一句“你好”,還是用其他更“有趣”的方式來打開兩個人的話匣子?
猜測皆不成立,因為我們幾乎同時到達,看來兩個人的心境差不多相似:你不進,我亦不會退。
因為看過照片,所以我們一下子就認出了對方,畢竟沒有好好ps過,辨認就變得十分容易。
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真巧!”
他隨后說道:“無巧不成書嘛?!?/p>
我笑了,在心里默認這場談話不該是無趣的。
可接下來我就被打臉了。
他也沒逃過“查戶口”這一哆嗦。
“你為什么離公司住的那么遠?”
機緣巧合嘍。
“你是獨生子女嗎?”
我到希望不是。
“你怎么會想到去那么遠的地方上大學???”
因為我不喜歡束縛。
“你朋友圈里動態怎么沒有15年以前的?”
這個……你想了解什么?
“我很喜歡熱鬧,周末喜歡和朋友聚聚,你喜歡嗎?”
喜歡啊,我們一般都是這樣聚的……
接二連三,我們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我在途中不停沖向廁所,因為被問得實在頭疼,那個時候我的腦袋里只有一個聲音:再也不想和這么“無趣”的人說話了!!
后來,這個人依舊會在微信上說些無關痛癢的問候,諸如“你吃飯了嗎?”“你今天忙嗎?”“我很閑”之類的話,我不緊不慢地應付著每天準時到來的疑問句。
我深以為這個人太過無趣,我們根本無法碰撞出任何的“火花”,即便我承認一般大家在意的臉和身高他都有了,可仍舊覺得別扭。
直到另一天,我參加了一個朋友公司的年會,而他也正是這家公司的一員。那天,他的表現,是我從未想過的……
他和其他兩個男生一起跳了街舞,那種神采飛揚明媚爽朗的樣子簡直讓我懷疑他是不是有個雙胞胎兄弟,如果此時有彈幕的話,那滿屏一定都是我腦袋里的驚嘆號。
我終于明白,也許好多時候,那個人只是在我面前“很無聊”,他或是心甘情愿,或是無可奈何,總之,那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
我們總是太過篤定自己多么了解一個人,卻發現那不過是誤會一場。
我的朋友曾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們之間的狀態“聚時一團火,散時滿天星”。
這很美好,但點燃火花實在難得。
我曾執著地認為一個人的“有趣”就是和任何人的交談都能正中靶心,直到我遇見越來越多的人,他們即使寡言沉默,舉手投足間,卻都是故事。
怎么可以草草斷定一個人呢?又怎么可以那么輕易用“無聊”和“有趣”來將一個人分類呢?
世界旋轉那樣快,我只想慢慢了解你。
公眾號:鐘緋爾 ID:masaki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