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上互聯網翅膀能夠飛起來的話,互聯網必須為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如果不能做到這些,所有互聯網的參與,最后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是注定會失敗的
——劉強東在6.16中國“互聯網+”峰會上的演講
一、汽車+互聯網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談到汽車+互聯網時說:“汽車行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大部分汽車行業自己原來只是把汽車當成一個交通工具,如果把手機只當做一個通話的工具,永遠沒有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行業的改變就是從重新定義手機的用戶體驗開始的。所以重新定義汽車的用戶體驗才能重新定義汽車”。
其言外之意是汽車不單單是一個出行工具,越來越成為一個移動的終端。此外,李斌還提到汽車用戶體驗的變化趨勢包括:1、無人駕駛;2、新能源的利用;3、服務的體驗升級;4、汽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這張圖是來自執一資本的謝晨星對“汽車+互聯網”產業鏈的總結。他將整個汽車+ 互聯網產業鏈劃分為生產制造、銷售流通、使用服務等三個大方向,又進一步細分為新能源汽車、汽車智能化、新車電商、移動工具/資訊、駕考培訓等11個子領域。
其實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的說法的話,一個產品總共可經歷:設計制造——銷售流通——使用維護——回收利用這四個大的階段。從這一角度來說,在汽車的回收利用階段似乎還沒有“互聯網+”的滲透。
二、一張圖看懂車聯網
來源:中國交通信息產業網
三、車聯網發展現狀
車聯網產業的構成可看作車載信息服務系統和智能交通系統的集合。
車載信息服務系統(Telematics)是指通過車機前端,把用戶域各種服務資源整合在一起的服務系統;智能交通系統(ITS)主要指交通信息提供系統、車輛運行管理系統等,是未來汽車智能化后的重要模式。
在車聯網應用中,擔任汽車數據采集功能的車載終端設備(Telematics Unit,TU)一般分為兩種——OBD盒子與T-BOX。
一、OBD(車載診斷系統),一般指的是可以接入汽車OBD診斷接口的車載OBD設備,汽車整車廠為汽車裝上OBD診斷接口的目的是:
1、為了檢測汽車電腦ECU的數據,分析汽車的狀態和故障;
2、用戶汽車排放標準的檢測接口,因此OBD診斷接口可以輸出一系列的發動機傳感器數據。
OBD盒子正是在OBD診斷接口的基礎上延伸而來,通過OBD盒子可以實現如遠程監控、娛樂導航、輔助安全駕駛等功能。
二、T-BOX,它與OBD盒子最大的不同在于T-BOX直接與汽車CAN總線互聯,因此一般安裝在車身內部。它可以深度讀取汽車總線數據和私有化協議,從而實現總線數據和私有化協議反向控制。一般T-BOX中常常會集成OBD模塊。
從兩種設備的輸入輸出邏輯以及安全性考慮上來講,T-BOX更加適合汽車前裝市場,OBD盒子大多面向汽車后裝市場。
一般,我們看到的導航系統,娛樂系統等都是基于這些車載終端設備采集到的數據開發而成。
而在車聯網產業鏈中涉及到的相關機構如下:
技術提供商:技術提供商為車聯網產業鏈中最底層的服務商,它們負責為車聯網通信架構基礎的搭建提供技術支持,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術提供商有:Wireless Car、ATX、休斯;
平臺運營商:平臺運營商為在底層車聯網技術職場之上,形成平臺運營的服務商。一般在國外由各整車廠商主導并成立自己的平臺運營商。在這一層級中,平臺運營商擁有自己的服務云平臺及呼叫中心等,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人工呼叫及通信咨詢等服務;
網絡運營商:網絡運營商的作用是,當市場上存在足夠多的運營平臺時,網絡運營商將這些運營平臺串聯成單一網絡,實現網絡互聯;
應用服務商:應用服務上為車聯網推出各式各樣的應用,如智能導航、天氣資訊、娛樂視頻等。目前國內大量車聯網企業集中在這一層級上。
廣義上的車聯網分為兩個層級,一是車與外接的信息交互V2X,如V2V(Vehicle to Vehicle,車對車),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車對基礎設施);二是車與人的信息交互。
目前,國內的車聯網企業大多集中在應用服務商,關注人車之間的互動,追求車機與駕駛員和乘客間交互的用戶體驗。而智能駕駛與V2X的結合,實現網絡平臺、車輛和行駛環境三部分之間的互聯互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趨勢。
此外,在車聯網發展模式上,國外車聯網的發展采取了車廠主導模式。由于國外車廠研發能力較強,資本投入能力能夠滿足車聯網持續研發的需要,車廠主導模式在推進國外車聯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較大作用。
而在國內,由于服務品質、商業模式的差異照搬國外整車廠主導模式發展受阻,汽車整車廠更多地屬于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
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加快汽車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并將在以下幾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1,基于車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2,裝備只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3,裝備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