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奈何(27)


【生活奈何】目錄 歡迎戳進來


【上一章】生活奈何(26)


公開課 不容易

? ? 高天一的班主任是音樂教師,教音樂的,所以上次的文藝匯演才會安排高天一的班主任當總指揮。高天一班主任的愛人也是學校的老師,教高天一他們地理課,這個地理老師厲害的很,由于地理課不是主要的課,學校主要開的課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大課,地理課和體育課、音樂課等算是小課,一周只有一堂課。

  由于地理課一周只有一節課,大家就經常忘了這個課,連高天一這個學習的好學生也不記得學習這個課。每次上課前,地理老師都會提問上一節課的內容。說是上一節課的內容倒不如說是上周課的內容,大家哪里記得,平時有點精力都去背誦語文的詩詞和英語的單詞了,每次都是上地理課前的下課十分鐘時間大家臨陣磨槍,哪里背得會。但這個地理老師真的很厲害,提問時一副很嚴肅的表情,不會的人就罰站,每次看名單點名提問的時候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感覺要是被點到名字就像上了斷頭臺一樣的可怕。

  高天一的班主任教音樂,那個時候學校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每次上音樂課都是拿著電子琴在教室里上課,上音樂課的學生很高興,開心加愉快地就上完了,但苦了隔壁的教師,由于電子琴音樂聲太大,隔壁教室上課的講課聲音都被蓋住了,而且音樂聲比較悅耳,讓隔壁班級的學生容易走神兒,不過也沒辦法。這次學校要組織一場音樂公開課,縣里的教育局來一些人坐聽,這個教育局來人了,對于學校來說是個大事。高天一的班主任接到任務開始用心組織這次公開課,他用高天一所在的六班上這次公開課,因為他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

  這次的音樂公開課是縣教育局組織的一次例行檢查,也是一次評比活動。縣里教育局要求教學要與時俱進,進行一些探索,這次就是來檢查縣里的各個中學執行的怎么樣,順便也打個分,把縣里的中學進行排名。可是農村學校條件和資源有限,平時能上一節音樂課都不錯了,誰會去開展這些呢,但縣教育局檢查組來了,也得做做樣子,而且還涉及到排名,學校就更重視了。

  這個公開課畢竟沒上過,班主任也不能等縣教育局的人來了硬拉著高天一這班學生直接上,還是要排練一下子的。高天一的班主任很重視,每到放學前的最后兩節課就給學生上課排練,教大家唱歌,做動作,互動,以及老師在正式上課時會提問的問題,大家怎么回答。一切都安排的很妥當。

  這個課一上,高天一及班里的同學很高興,不用上文化課了,開開心心上兩節課就等著放學了。但其他文化了的老師卻很無奈,打亂了他們的教學計劃,不過這是學校默許的,老師們也很無奈。

  練了兩個星期,縣教育局的人終于來了,大家上課前很是激動,生怕哪個環節自己做的不好影響整體效果。高天一也是既緊張又激動,使勁的拍手,大聲的唱歌,希望自己的表現能為這次公開課加分。感覺過了好久,課終于上完了,縣教育局的人給了掌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最終學校的公開課獲得了全縣第一,作為全縣推廣的標桿。說來也可笑,平時一直沒做過,檢查之前用心排練一下就成了全縣的標桿。不過也說明了,那些沒得到第一名的學校估計連排練都沒用心過。

  高天一家種了黃豆,這種作物長到一定程度就要噴農藥,要不然就容易得蝗災,整個黃豆都會減產甚至死亡。那個時候噴農藥的設備還沒有完全的機械化,需要人背著噴藥箱在地里人工噴藥,這個噴藥的活雖然累一些,但姥姥蔣風琴和高天微還能堅持著慢慢干,可是噴農藥的主要成分是水,需要大量的水然后兌農藥來進行。

  這下算是難為住了姥姥蔣風琴,但也沒辦法,由于高天一在上學,只剩下姥姥蔣風琴和姐姐高天微去干這活了。姥姥蔣風琴去村里鄰居家借了噴藥的藥箱,然后在家里灌滿水,用自行車推到村外的農田里,姥姥蔣風琴背著藥箱開始噴農藥,等到藥箱里的藥水下去一些時,高天微就能背動了,她就換下姥姥自己噴,讓姥姥歇一會。

  高天一家黃豆也種了六畝地呢,這一箱藥水背在身上雖然很重,但也噴不了多遠就沒了,還要繼續回家里灌滿水,這樣反復,時間都浪費在運水上了,根本干不了多少活,而且時間拖得太久,等別人家的黃豆都噴完農藥了,整片田蝗蟲就都跑到沒有噴農藥的黃豆上,幾天的時間黃豆就會遭殃,姥姥蔣風琴正著急著呢,這時候高天一的大伯父劉德林開著車路過,看見祖孫倆干的太費勁,于心不忍,說:“大娘,你和天微回去,我有車幫你們拉水,順便幫你們把農藥噴了,不要往地里弄了,這么大年紀了。”姥姥蔣風琴聽到這話很開心,說:“那真是太謝謝了,他大伯!”

  黃豆噴完農藥,沒過多久,就要鏟地除草了,去玉米除草,高天微和姥姥拿著鋤頭在地里干,雖然干的慢些,但不像黃豆噴農藥那樣,不需要太急,慢慢干總會干完的。高春家的地和高天一小叔高軍家的地挨著,姥姥蔣風琴鏟地時,看見高天一的爺爺高立久在鏟高軍家的地,累了兩個親家就坐下來聊聊天歇一會,不過高天一的爺爺高立久也是辦事不妥當,住在高軍家幫高軍鏟地無可厚非,可是鏟完了地后,直接就拿著鋤頭回家去了,也不過來幫高天一的姥姥蔣風琴鏟一鏟,畢竟高春也是高立久的親兒子呀,蔣風琴在這點上感覺這高老頭子辦事不講究。

  姥姥蔣風琴身體依然不好,半夜咳嗽咳痰,白天頭暈或頭疼,反正就是大病沒有小病一堆。姥姥的愛好打麻將和看牌依然沒有戒掉,沒事的時候就和村里的老頭老太太一起打牌或者打麻將,雖然對于姥姥蔣風琴來說,高天一家這邊村子的人都很陌生,但通過打麻將姥姥和鄉里鄉親們很快就熟絡了起來。

  姥姥除了做飯的時候按時回來,其他時間都去打牌,一個是無聊打發時間,二也是打牌轉移頭疼生病的注意力,反正一打牌姥姥就精神了起來,估計這種感覺只有打牌的人可以理解。姥姥去打牌,高天微一個人在家里無聊,就和姥姥說不要去,可姥姥有牌癮,還是忍不住。有一次姥姥蔣風琴正在李老頭家打麻將,高天微怒氣匆匆的去了,喊:“不讓你們玩非得玩,讓你們玩!”說著就把麻將桌給掀翻了,哭著跑回了家,姥姥蔣風琴追了回來,姐姐高天微就抱著姥姥哭。姥姥和姐姐高天微談心,姐姐就是感覺姥姥不陪她自己孤單,但姐姐也發現自己做的不對,就向姥姥道歉。姥姥蔣風琴也答應姐姐以后少出去麻將,盡量控制打牌的次數,但起初是控制了幾天,可過了這幾天姥姥依然和以前一樣,但高天微也理解了,不再和姥姥鬧矛盾了。

  姥姥蔣風琴在菜園子里種了好多東西,茄子、西紅柿、姑娘、甜桿、黃瓜、玉米、豆角等很多果蔬,但大部分都要到夏末初秋才可以吃,高天一等的很是著急。

  這一天,姥爺來了,家里沒什么事過來住幾天,剛一來姥姥蔣風琴就讓姥爺姜文笙干活,把菜園子里壟溝的土用鎬鉤一下,把土翻到壟臺上,讓菜園子里的植物根系覆蓋更深的土,長得好一些,高天一家的菜園子太大了,姥爺姜文笙干了一天才弄完,高天一在旁邊陪著姥爺給姥爺擦汗,自己也要去試一下,但力氣太小了干不動。

  姥爺住了幾天就回家去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小姨姜杰帶著女兒王雪過來了。其實小姨姜杰和小姨夫王東關系不太好,最近幾年也總是吵架。小姨夫王東這幾年總說是出去干活,但每年總拿不回來錢,年年不賺錢,一群狐朋狗友倒是有不少。說是當包工頭出去包活,錢沒賺到,過年的時候來家里要債的倒是不少。

  小姨姜杰帶王雪來高天一家,要把王雪留在這,讓姥姥蔣風琴幫著帶孩子,自己要出去打工干活。高天一見到表妹王雪也很開心。小姨只吃魚肉,其他的肉一律不吃,和高天一的爸爸很像。小姨在家給大家做飯包吃。飯包就是做好米飯,再做一些土豆泥和花生碎,炸一點辣椒油,然后把飯和土豆泥等調料放在白菜葉或生菜葉上,卷起來吃很香。不過小姨姜杰改良了做法,感覺把飯打在菜葉子里咬著吃不方便,咬不好了飯還掉出來。小姨就把菜葉剁碎,直接拌在飯里,這樣吃起來方便味道也一樣。姥姥蔣風琴說:“這拌的像鴨食一樣!”大家都笑了。

  小姨姜杰這一天想吃玉米餑餑,讓姥姥蔣風琴做一次,高天一和王雪他們幾個孩子沒吃過這東西,感覺很好奇,也嚷著讓姥姥做。姥姥拗不過大家,就帶著擦板和盆,與小姨姜杰、高天一等幾個孩子去了村外的田里。大人們在前面走,高天一和姐姐及表妹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跟著,到了一個大水坑邊,幾個孩子開始捉蜻蜓,打水漂等,玩得不亦樂乎。到了高天一家的玉米地,小姨把沒長成的嫩玉米掰下來,姥姥用擦板把玉米粒擦下來,這個嫩玉米由于還沒有長成,被擦板擦下來都是爆漿的感覺,大概擦了大半盆嫩玉米,又帶了些包裹玉米的葉子,幾個人就回去了。回到家里姥姥在盆里放了一些鹽、醬油等調味料,攪拌了一會開始腌制。小姨姜杰把玉米葉子洗干凈,在鍋里添了水,把玉米葉子平鋪在蒸屜上,然后把盆里腌制的玉米粒倒在玉米葉子上,開始蒸起來,不一會香味兒就出來了,幾個孩子都等不及了。

  鍋蓋一掀開,每一個玉米葉子像一只只綠色的扁舟,上面又有金黃色的玉米粒,真是色香味俱全。望著這個高顏值的食物,孩子們高興的拍起手來。高天一趁熱吃了一口,由于太著急,差點沒燙著自己,但是真的很好吃,那個味道無法形容,總之就是姥姥的味道。這個玉米餑餑高天一從小到大只吃過這一次,因為做這個東西需要用到玉米地里新鮮的嫩玉米才會多汁,玉米葉子才干凈,用農村的打鐵鍋蒸才會很好吃,由于食材要求高,做的過程也很麻煩,很多人也不知道有這種吃法,所以高天一以后再也沒有吃到過玉米餑餑。(PS:作者每周五或周六更新一章!)


【下一章】生活奈何(2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